两件宝、冬天课例分析 (2)

两件宝、冬天课例分析 (2)

ID:36531517

大小:3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1

两件宝、冬天课例分析 (2)_第1页
两件宝、冬天课例分析 (2)_第2页
两件宝、冬天课例分析 (2)_第3页
两件宝、冬天课例分析 (2)_第4页
两件宝、冬天课例分析 (2)_第5页
资源描述:

《两件宝、冬天课例分析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两件宝》教学课例-灵宝市中州实验学校张书玲  一、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两件宝》编排在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十三单元中。这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1891-1946)老先生写的一首短小的儿歌。儿歌共有8句。课文以通俗的话语讲述了手和脑是我们人类的两件宝,一切创造都要靠它们。这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比较抽象。识字和朗读是本课学习的重点,要通过正确、流利的朗读让学生体会“一切创造靠劳动,劳动要靠手和脑”的道理,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本课时学习含有新笔画“竖提”的“切”字)。本课不宜过多进行

2、课文内容剖析,而是通过各种方法,鼓励学生识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学生分析】入学刚刚两个多月的一年级学生记忆力极强,读过两、三遍的文章很容易能够背诵。但是其中的字不一定认识,更难说掌握识字的规律。因此,我设计了随文识字、学习从课文中脱离出来的词语、学习从课文中脱离出来的生字等教学环节,突破学生识字的难点,提高识字的效率,加深了对汉字的记忆,逐渐掌握识字规律。识字的整个过程中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教法分析】以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为主线。将各种途径的识字方式渗透给学生,使学生一堂课后,能够知

3、道识字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识字是很有用的。我依据新课标精神、课文的态度以及一年级学生认识事物实现整体后部分、先记忆后理解的特点,为了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得到更充分的体现,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力求使课堂结构设计讲求科学性、实效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1、从整体入手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创设识字环境;2、缩小语境,认读词语;3、认读并记忆从文章中摘离出来的汉字;4、在回到整体通读课文、理解课文、试背课文;5、学习写字,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指导;6、拓展延伸。二、教学过程片段一:谜语导入,激情

4、引趣上课伊始,我问学生:“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话音未落,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喜欢!”我没有马上说出谜语,而是提出了要求:“比一比,看看谁的小脑瓜儿转得快,小耳朵听得最清,小手举得最高。”一下子,学生不但有了猜谜语的热情,还从道理上懂得了猜谜语需要动脑,紧紧扣住了本课主题。随即,我分别说出谜面,让学生进行竞猜:“一棵小树分五个杈,不长叶子不长花。会写会算又会画,修桥盖楼全靠它。”“人类有个宝,用它来思考,我们看不见,智慧在里面。”根据谜语的内容和教师的肢体语言,学生很容易猜出谜底是“手”和“大脑”

5、。我马上抓住时机,把“手”和“大脑”板书在黑板上,巧妙进行识字教学。之后,我说道:双手和大脑是我们人类的“两件宝”,自然引出课题。分析:“猜谜语”活动达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既进行了谜语竞猜,又学认了生字,还引出了课题,更重要的是诱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动力,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是推动整个课堂进程的兴奋剂,学生们情绪激昂,情不自禁投入学习状态。片段二:充分读书,读中识字揭示

6、课题之后,我设计了多种有层次的读书活动:(1)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2)听老师范读课文,听清字音,看准字形;(3)学生自己读文:第一遍自读课文一一挑出不认识的字;第二遍听读课文——5重点听清不认识生字的字音,看准字形;第三遍小组互读课文——互帮互助认识生字;第四遍自己读课文——自检是否已经真正认识生字;最后,在学习课文后,再回到整体读课文。就这样,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读文中轻松地识字,培养了学生随文识字的能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识字目的。分析:随文识字,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识字的重要途径,它符合学生的认

7、知规律。儿童学习语言是一种无意识的印象记忆,而且记忆力很强,他们把各种语言现象作为完整的模式接受下来,因此不宜分散地单个儿进行识字,而是让他们听读由句子组成的课文,对文字进行整体认识,进行书面语言的训练。儿童的听力很强,初始,通过听读课文,只是对照音节朗读或背诵课文,随着听说读的进行,逐渐能认识单个儿汉字并将此从课文中摘离出来,了解汉字的构造并理解其意义,在学习写汉字。正因为这样,学生在一遍又一遍有目的、有要求的朗读中,读通了课文,读准了字音,为下一教学环节中生字的学习词语、学习从课文中脱离出来的单个汉

8、字以及对课文的理解,做了很好的铺垫。片段三:缩小语境,认读词语学习词语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我先问学生:读文之后,课文中的词语你们都认识吗?随即,利用课件,学生自动读儿歌中变红的词语;再利用课件,学生认读从课文中脱离出来的词语。学生学起新词语来轻松愉快。分析:在课堂上,结合课文认识汉字,要教给学生这样的识字方法: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中有读,读中有悟。多种方法,自主识字。片段四:回到整体,读文理解学生初读了课文,学认了生字词,我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