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与中国西域安全

丝绸之路与中国西域安全

ID:36533722

大小:1.05 M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5-11

丝绸之路与中国西域安全_第1页
丝绸之路与中国西域安全_第2页
丝绸之路与中国西域安全_第3页
丝绸之路与中国西域安全_第4页
丝绸之路与中国西域安全_第5页
资源描述:

《丝绸之路与中国西域安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丝绸之路与中国西域安全1——兼论中亚地区力量崛起的历史条件、规律及其因应战略张文木目录一、概念及其界定二、中国西域地缘政治特点及其稳定的关节点三、喀什—兰州:稳定西北的战略线(一)历史经验值得注意(二)喀什:影响中国西域安全关键地区(三)从20世纪末开始,新疆恐怖分裂活动再次向喀什一线集结(四)兰州:“西域咽喉在此间”四、判断与预警(一)中亚出现的战略真空将加大中国西陲的安全压力(二)为了间离中俄关系,日本诱导中国西进中亚(三)警惕“铁路陆权论”的历史回潮(四)中国近似“大满贯”式的海外贸易赢利已近极限五、东海是当前中国安全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六、大国崛起于地区性守成,消失于世界性扩张。内

2、容提要: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以天山为界分南北两线。以喀什为外联枢纽的南疆线是西域稳定的关键线路。与北疆线地缘政治特点不同,此线不利于国家军事力量大规模机动,在历史上多是境外势力渗透并资助中国西域分裂势力的关键通道。欧亚大陆分区并存有欧洲、中亚和中国三种战略力量;但历史表明,在欧亚大陆的主要区位即北纬30°至60°之间可容纳战略力量只有2.5个;也就是说,在三种战略力量之间,其中一个的生存空间必然要受到其他两个的严重挤压并因此出现破碎地带。其两端若有任何一方衰落并由此造成的战略力量的收缩,都会引发中亚战略力量在欧亚结合部即中亚地区的崛起和扩张。这样的变局一旦出现,它对中国西陲安全造成的压力当然

3、是全方位的。目前,中国西域地缘政治环境在机遇和挑战两方面都有了向汉唐形势回归的趋势。中国汉朝必须独立应对近乎覆盖整个蒙古高原的匈奴等部落群的安全压力;唐王朝必须独立应付大食帝国的东扩压力。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战略力量从中亚收缩、近期美军从阿富汗完成撤军以及日益加速的北极解冻及北极航线的开通使俄罗斯北线安全压力增大并被迫将国防资源向北线倾斜,这在中亚留出巨大的战略真空,8世纪出现在中国西陲的“大食”形势再次向中国逼近;地区恐怖主义为争夺这个战略真空并由此对中国西陲造成的安全压力和危险必将同比增大。当前中国西域恐怖分裂主义1本文主要内容刊发于《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年第3期。1事件日益向南疆喀什

4、一线汇集的事实表明它们已不是互不联系的偶发事件,而是有着鲜明且在历史上被新疆分裂主义势力规律性地多次重复过的地缘战略取向。河西走廊是中原与西域经济政治往来的咽喉要地。控制河西走廊的关键在兰州。就目前中亚形势看,强化兰州在“三线”建设时形成的装备制造能力,殊为迫切。中国须未雨绸缪。为了间离中俄关系,日本在诱导中国西进中亚,而东海则是中国安全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关键词]丝绸之路;西域;地缘政治;战略;国家安全[作者简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邮编:100091)说明,本文主要内容刊发于《世界政治与经济》2014年第3期.一、概念及其界定“西域”是中国史籍使用的一个地理

5、概念,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广大地区。尽管各2史所记“西域”的范围大小不一,其核心部分均为包括中国新疆在内的中亚地区。新疆是中国西向开放及陆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出口,因此,本文所说的“西域安全”就是与丝绸之路相关的中国西北地区,具体说就是甘肃、新疆的安全及其影响中国西陲的安全因素。中国历史上的对外开放和交流分西东两部分,“丝绸之路”可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唐朝及此之前,中国对外开放主要以西部的陆上丝绸之路为主要出口。当时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至敦煌、哈密沿天山分叉为北南两路进入哈尔福德·麦金德(HalfordJ.Mackinder)所说的世界地缘政治的“中枢地带”即欧亚

6、大陆结合部的中亚地区,沿黑海北南两岸进入欧洲。隋之后,中国对外开放的线路由西折东,改为以洛阳继而北京为起点,北出山海关入朝鲜半岛,南下天津、连云港、上海等口岸进入东南亚。本文重点分析陆上丝绸之路对中国西域安全的影响。二、中国西域地缘政治特点及其稳定的关节点在海路尚未开通之前,对中国安全影响最大的是西线丝绸之路,出河西走廊以后,进入3中亚的线路依天山分为北疆和南疆两线:北路西端有阿拉山口和伊犁河道等,在南路西端则有别迭里山口、乌孜别里山口、瓦罕走廊及和喀喇昆仑山口等。经过这些通道,便产生了中国与中亚、南亚、小亚细亚、乃至欧洲的交流。西线的北南两疆的线路因其地形和位势不同,其对中国安全产生的影

7、响也不尽相同。位于北疆的丝绸之路地势东高西低,西进困难而东出容易。阿拉山口和伊犁河道是其西出的重要通道。从这里出去就是一马平川的西西伯利亚继而东欧大平原,它是中国古代游牧势力(比如公元5世纪和13世纪的匈奴人和蒙古人)进入中亚和欧洲的最方便因而是主要的通道。1931年,时任日本陆军步兵大佐、后任陆军大臣的板垣征四郎(SeisirouItagaki)考察后认为:2余太山主编:《西域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前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