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浆ETCGRPEPCRTM水平探讨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浆ETCGRPEPCRTM水平探讨

ID:36535384

大小:61.6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1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浆ETCGRPEPCRTM水平探讨_第1页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浆ETCGRPEPCRTM水平探讨_第2页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浆ETCGRPEPCRTM水平探讨_第3页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浆ETCGRPEPCRTM水平探讨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浆ETCGRPEPCRTM水平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浆ETCGRPEPCRTM水平探讨作者:翁秀妹周欢琴于澎沈世恩【关键词】血浆  作者通过分析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血栓调节蛋白(TM)、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INR)、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水平,以探讨其在血栓性并发症中的意义,为临床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5年1至10月本院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33~84岁。无相关内外科疾患。原发性高血压(EH)组:本院住

2、院患者145例,男80例,女65例;年龄35~90岁。其中Ⅰ期50例、Ⅱ期57例、Ⅲ4期38例,均符合1999年WHO/ISO高血压诊断标准及分期标准。2型糖尿病(2DM)组:本院住院患者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40~82岁。均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1.2方法正常组及EH、2DM组均空腹12h以上抽取静脉血2ml注入含10%EDTA二钠30μl和抑肽酶40μl的试管中,混匀,4℃3000r/离心10min分离血浆;另3.6ml注入含0.4ml0.109枸橼酸钠试管中3000r/离心10

3、min分离血浆,未能及时检测项目标本保存-20℃低温冰箱2个月内检测完毕。ET、CGRP均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试剂由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开发中心放免所提供,智能放免γ测量仪由上海核福光电仪器有限公司提供。EPCR、TM试剂由法国STAGO公司提供在DYNEXMRX酶标仪上测定,PT-INR、APTT使用配套试剂在BECMAN全自动血凝ACL9000上测定。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方差检验。  2结果  EH组各期、2DM组患者与正常对照血浆ET、CGPR、EPCR、TM,PT-INR、APTT水平比较见表1。 

4、   表1EH各期、2DM患者与正常对照血浆ET、CGRP、EPCR、TM、PT-INR、APTT水平比较(x±s) 略3讨论4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管壁的损伤、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凝血纤溶系统的失衡易发生血栓性疾病,因此能反应心脏变化的相关实验指标对临床来说尤显重要。ET是一种生物活性多肽,是目前认为体内最强的缩血管物质,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损伤因子,与许多血管活性物质及激素的调节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当血管内皮损伤ET被大量合成和释放;CGRP是一种由降钙素基因表达的活性多肽,广泛分布于神经和心血管系统,具有较强的扩张周围血管作用

5、;本研究发现ET在高血压患者明显升高,在Ⅱ、Ⅲ期中更明显,CGRP明显下降,与文献[1]报道一致。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与高血压患者中一致。  血管内皮上的TM是凝血酶的受体,二者以1:1或者说1:2形成复合物促进凝血酶活化血管内皮蛋白C(PC),活化血管内皮蛋白C(APC)作为TM/PC/PS抗凝系统的效应分子,通过降解凝血因子Ⅴa、Ⅷa抑制内、外源性凝血反应,产生抗凝作用[2]。EPCR与蛋白C结合并将其传递给凝血酶-TM复合物,而使体外培养的蛋白C活化增强4~8倍。EPCR一部分与细胞膜结合,一部分游离在血浆中,其浓度约为100n

6、g/ml,这一部分EPCR同样具有与PC及APC结合的能力,但APC与血浆EPCR结合后由于构象的改变不再具有灭活FⅤa的功能。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管内皮损伤,大量EPCR与TM游离于血浆中,血管内皮上有效的抗凝作用减弱,易于形成血栓。本研究发现高血压Ⅱ、Ⅲ4期及单纯糖尿病患者组血浆中EPCR、TM含量明显增高,表明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的同时血管壁上的有效抗凝作用在下降,发生血栓性疾病的风险在增加。糖尿病患者通常微血管病变更为显著,虽本次入选的糖尿病患者例数较少未能将其分组,但总体结果显示在糖尿病组中EPCR、TM水平亦显著升高与文献

7、[3,4]报道一致。实验结果表明INR、APTT在各组中差异无显著性,因此可以认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发生血栓的高风险因素与抗凝效应的下降关系更为密切。【参考文献】  1NankervisCA,NovickiPT.Roleofnitricoxideinregulationofvascularresistanceinpostnatalintesting.AmJPhysiol,1995,268:G949.  2BorawskiJ,MysliwieeM.Solublethrombomodulinamarkerofendothelialinju

8、ryanantithromboticangentorboth.MedsciMonit,2001,7:785~395.  3俞斌,叶旭军.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微循环学杂志,2006,19(1):5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