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民居解析_虞志淳(I)

关中民居解析_虞志淳(I)

ID:36539455

大小:468.0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1

关中民居解析_虞志淳(I)_第1页
关中民居解析_虞志淳(I)_第2页
关中民居解析_虞志淳(I)_第3页
关中民居解析_虞志淳(I)_第4页
关中民居解析_虞志淳(I)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中民居解析_虞志淳(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0月,第39卷第5期,Oct.,2009,Vo.l39,No.5JournalofNorthwest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关中民居解析1,21虞志淳,刘加平(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54,2.西安交通大学人居学院建筑学系,陕西西安710049)摘要:目的探求关中民居从历史传统中走出富有特色的发展道路。方法运用理论研究结合实地调查,以及文字释义等方法多角度研究。结果关中民居顺应自然气候,根植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由礼教而中正,因黄土而厚重。但是面对其衰败的现实

2、,应保有地域文化特色,并从内部空间、设施与外部空间等方面入手,改变狭小的厦房、封闭的外观等与现代生活不适之处。结论立足建筑现代化,传承地域特色,材料更替、空间变化和设施改进是主要的发展策略。关键词:关中民居;传统;建筑空间;历史文化中图分类号:TU098.2;TU24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74Ú(2009)05-0860-05谓关中之地0(见图1)。而后,又因居四关之中而得1概述名,东函谷关、西大散关、北萧关、南武关。渭河又称秦川,在陕东西长约360km,故称八百里秦川。自111关中概况古以来土地肥沃,自西周以来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关中

3、地区位于陕西中部,在秦岭北麓、北山以南建都,从秦汉迄隋唐,逐步发展成中国古代黄河文化的渭河平原一带。/关中0的概念始于战国,一般是的中心。指/秦,西以陇关为限,东以函谷为界,二关之间,是图1关中山川关隘示意图[1]Fig.1ThemapofGuanzhongregion收稿日期:2009-03-30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07K08-03-02)作者简介:虞志淳,女,浙江濨溪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生,从事民居建筑与绿色建筑研究。第5期虞志淳等:关中民居解析)861)112历史演进是和所处时代对应,早期的关中民居应先有正房,为关中地区

4、早在史前文化时期就已经成为人类居通行之便东西有廊道连接,首先形成廊院式,随着人住地,西安半坡遗址半穴居形式、临潼姜寨遗址的原口增多,居住空间增多,出现东西廊屋、廊庑,而后简始聚落形式均是新石器中期仰韶文化的代表。化、定型为东西厦房,逐渐完成合院的四面围合,形3100多年前西周时期的扶风县凤雏村遗址,是迄今成四合院。/歇阳0就是廊庑的一种方式,至今仍在中国最早、最完整的四合院民居。西汉长安和东汉延续。关中民居窄四合院、半坡屋顶等特征是源于洛阳居民区确立了闾里制度,用地方整,外筑围墙,较为古老的廊院式庭院向合院式庭院的过渡,厦房内设十字街,民居采用了矩形用地和

5、端正的朝向。是由廊到屋的变化过程中的产物。唐朝里坊制发展成熟,坊为大小不等的方整矩形,民居用地皆取正向轴线布局,依托十字街(或横街)以2传统关中民居及曲巷设置,西安中堡村盛唐墓中出土的陶明器住[2]宅显示合院住宅开始增多,时称/四合舍0。211外观特征明清是民居大发展的时期,其形制是由正房、厢21111组织方式关中地区地势平坦,村落巷道较房、倒座组合成的四合院,尺度较为宽大。清至民国为笔直、宽阔,主、次街巷形成的路网通往每家宅院,时期现存于世的传统民居较多也较完整,如陕西党户户毗连、密密匝匝、夹道布置、成片而居,形成居住家村、灵泉村等。这一时期的民居具有用

6、地紧凑、层群落、聚落,主要形态为集村。数加高、进深加大、拼联建造、注重装饰等特征。时21112外观风貌从外观造型上看,关中民居的至今日,仍然保持了质朴、敦厚的地域风貌,而其他最大特点是单坡屋顶,院落构成有三合院、四合院如传统建筑材料、木构架、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特征等,院墙高大,封闭、厚重。黄土和青砖、青瓦让院落等正在逐步消亡和变革之中。甚至整个村落外观齐整,浑然一体。虽然外观以实113文本释义体墙面为主,但不同房屋组合成高低错落的轮廓线,由于中国传统文化连续延绵,文字承载的信息简练而韵味十足。是比较真实可信的,成为一种可供研究的历史资料。21113庭院围合

7、临街封闭、院内通透。倒座临汉字是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与建筑有关的文字,其街或两厢临街,沿街多不开窗或开小高窗,各房间向字形可抽象概括出当时的建筑形态。5说文解字6院内开门窗。厅房(正房)、门房和厦房围合出工字中/穴,土室也。0最早的人类居所是洞穴,而后穴居形庭院。庭院内很少种植桑槐,有的在院中点缀花发展而成房屋。在现在的澄城县、山西王家大院都木(通常有腊梅、玉兰、石榴和夹竹桃),党家村民居可见半窑居混合院,正房是窑洞,其他配房是房居,中的富户也只是/墁砖大院0,完全是人工化的空[8]窑与房共同围合成院落。关中民居存在窑房并存的间。内院四周的房屋设檐廊称之为

8、/歇阳0,形成[3]格局,称为房窑杂错区。半窑居混合院是一种古回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