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湾南岸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机理研究

莱州湾南岸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机理研究

ID:36575113

大小:2.83 MB

页数:50页

时间:2019-05-12

莱州湾南岸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机理研究_第1页
莱州湾南岸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机理研究_第2页
莱州湾南岸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机理研究_第3页
莱州湾南岸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机理研究_第4页
莱州湾南岸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机理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莱州湾南岸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机理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莱州湾南岸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机理研究姓名:王琳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自然地理学指导教师:张祖陆20040426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茉州湾南岸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机理研究摘要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作为全球变化的重要组分,是目前国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莱州湾南岸平原是我国地下咸水入侵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与其他平原地区相比,该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与驱动机理更为复杂。因此将它作为LuCC研究的特殊案例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性。目前,针对山东省沿海地区咸水入侵区的LucC研究尚未开展,本项

2、研究是一次初步尝试。本文将咸水入侵与土地利用变化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这对促进与补充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研究、探索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咸水入侵灾害相互影响的机理分析、深化认识咸水入侵区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一、广泛收集有关资料后,综合运用Rs和GIs技术,经过图像判读、图形数字化、属性数据输入、数理统计分析等阶段,获得研究区在不同时段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图、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相对变化度、综合利用程度指数、景观格局指数等分析结果,从不同侧面阐述研究区LuCc时空规律性。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提取土

3、地利用格局综合影响因素,并以系统动力学理论为指导,建立土地利用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阐释土地利用变化机理,模拟并预测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二、在自然和人为因素双重影响下,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1.不同时间阶段,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变化方向不同。1988~1995年,研究区土地资源、水资源大规模开发时期,也是咸水入侵剧烈发展阶段。在此期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最为显著,耕地、草地、水域与未利用土地面积明显减小,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增加。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转化主要表现为: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其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未利用土地。而在1995~2000年间,

4、全研究区开发速度减缓,尤其是咸水区的建设规模得到控制,咸水入侵速率与规模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土地复垦力度加大。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表现为小幅度的下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趋于和缓,变化幅度大大减小。耕地、草地与未利用土地面积略有增加。2.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具有空间分异性规律。首先是土地利用结构具有空间差异性。淡水区具有最高的耕地面积比例,过渡区次之,咸水区最小。但是成水区的未利用土地比例却远大于其他两区,淡水区几乎没有未利用土地,土地垦殖率极高。其次,在不同分区,土地利用表现出迥然不同的变化特征。在1988~1995年间,成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莱州湾南岸平

5、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机理研究水区是变化热点地区。咸水区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建设用地面积的急剧膨胀造成的。这个时期,过渡区成为受咸水入侵危害最严重的地区,其土地利用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但此时人类开发力度尚小,因此其变化程度小于咸水区。在1995~2000年间,咸水区各种开发建设活动受到制约,土地开发力度大大减弱,土地利用变化程度明显减小。而过渡区受咸水入侵影响趋于减弱,同时,土地复垦力度加大。因而其动态变化程度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此外,通过对过渡区景观格局指数的计算发现,研究区景观多样性与均匀度均较小,斑块大多形状规则,分布分散且大小悬殊。格局指

6、数随时间变化具有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均在1988~1995年间发生剧烈变化,而在后一阶段变化趋于和缓,与咸水入侵发展趋势较为一致。三、通过以上分析,发现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研究区的LUCC过程与特征。自然条件中,咸水入侵是比较突出的因子,也是可以综合反映自然驱动因素的代表性因子。通过上述研究发现,咸水入侵与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及其变化方向具有相关性,咸水入侵快速发展阶段正是土地动态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而且咸淡水界限往往与水浇地的分布北界一致。本文通过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果及其驱动因予进行统计分析,将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归纳为:人口

7、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发展与城镇化等综合指标。随着研究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提高,城乡居民点与交通用地面积不断增加,耕地面积被大量占用。同时,受经济利益驱动,研究区产业结构发生调整,二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在农业内部种植业比重下降。由于产业结构的这种变化带动区域城镇化与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从而导致土地利用结构的变革。在对基本驱动因子进行初步判识的基础上,本文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区域土地利用系统,阐述LUCC驱动机制,并依据控制变量的不同,设置了三个设计方案,对土地利用进行模拟。初步判定2叭O年土地利用结构的发展趋势为:耕地维持

8、动态平衡,林木覆盖面积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比1988年增加了1.78个百分点。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