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新课改探究题教学设计

备战新课改探究题教学设计

ID:36582069

大小:51.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5-12

备战新课改探究题教学设计_第1页
备战新课改探究题教学设计_第2页
备战新课改探究题教学设计_第3页
备战新课改探究题教学设计_第4页
备战新课改探究题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备战新课改探究题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备战新课改探究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探究、探究题的概念;2、能力目标:师生共同总结探究题题型特点及应对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学习过程的感受中形成探究意识。【学情分析】:学生对探究的概念比较模糊,对高考中关于探究能力的考查方式比较模糊,在一模、全省适应性考试以及年级组织的周考中,学生此题丢分严重,几次训练,效果欠佳。【教学重点】:分析掌握探究题的概念及题型特点;【教学难点】:对照大纲,通过练习,验证、总结应对方法。【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讨论点拨法。【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法【教具准备】:印发卷子

2、【教学课时】:拟一课时【教学过程】:22一、前提测评(课前提问)二、导入新课导语:大家都知道,2004年9月开始,山东、广东、海南、宁夏4省区的高一新生率先进行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两年之后,2006年7月,教育部考试中心针对正在进行课程改革的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颁布了《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考试能力要求”中,在历年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个层级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探究”层级(能力层级为最高F级),在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选考中,都设置了这一

3、个新的考查层级“探究”。(我们今年的考纲也同样如此),新考纲“探究能力”层级出炉后,“探究题”22也就成了高考试题命题的一大热点,而且我们也注意到了这道题的分值是全套试卷中除了作文之外分值最大的了,分值有8分,但是在近几次的考试中,咱们同学这道题得分得的非常少,也就能得个4分左右吧,很多同学对探究的概念比较模糊,也有很多同学不知道探究题该怎么去答,不知道探究题和以往的问答题的区别在哪?三、明确目标四、新课过程(一)、什么是探究2010年《高考大纲》则指出,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探究能力,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

4、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由此可见,就是在详实地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分析、比较、归纳,从而提炼、推理,进而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甚至发现新问题。依照字面的意思就是探索研究,所以它的核心是发现和创新,它不同于一般的识记、复述、理解和概括,它体现了一种思维上的深度和广度。22所以探究性的问题都是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的,也就是说它的答案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得出来的。它需要学生花一番功夫,费一番周折:或是让学生调动情感思维,进行一番或苦或乐或悲的体会;或是让学生发挥想象思维,进行一番形象上的重塑;或是让学生开启理性思维,

5、调取储存于脑海中的各种知识进行筛选、提取、归纳、推理一番。板书:一:什么是探究题1、探究题: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2、核心:特有解读、质疑、另解、建议3、体现:思维上的深度和广度结论:探究题绝不是简单的问答题。大家都知道,我们黑龙江今年是第一年参加新课标高考,所以关于探究题的具体要求我们还得看我们今年的《考纲》,因为只有考纲是最权威、最准确的信息源。(二).解读考纲要求解读考纲对探究题(两类文本)的基本要求考纲: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10年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关于探究能力的要求:(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6、:22(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解读:把上述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各3条要求结合起来看,不难发现是一一对应的。第1条,指的都是探究文本自身;第2条,指的都是探究文本的人文背景;第3条,指的则是对文本的特有解读。文本本身、人文背景、特有解读,探究的就是这三个方面的问

7、题,好记好懂。关键词:1、发掘——意蕴民族心理人文精神人生价值时代精神222、探讨——背景意图3、个性阅读、创意解读、探究问题、提出见解其中,发掘、探讨、个性阅读、探究问题我觉得这些都是过程性的东西,而最终落实到题上的是创意解读和提出见解。这就要求对文本的特有解读,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这三条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探究”,就是有“我”有“思”的解读。以前考试大多无“我”无“思”,只要按照命题人的解读选择或者表述即可,不要发表自己的见解,也不能发表自己的见解。现在的要求深入了一步,这是对考生的尊重,也

8、是对作品的尊重。(三).探究题的设题类型近三年新课标省份高考试卷探究题及参考答案,如下:1、(07年宁夏、海南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