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题附答案新课标人教版

高三历史试题附答案新课标人教版

ID:36586227

大小:37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2

高三历史试题附答案新课标人教版_第1页
高三历史试题附答案新课标人教版_第2页
高三历史试题附答案新课标人教版_第3页
高三历史试题附答案新课标人教版_第4页
高三历史试题附答案新课标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试题附答案新课标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三历史试题附答案(新课标人教版)本练习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l至6页,第Ⅱ卷6至11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程。回答l—3题1.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这样两个发现”是指高考资源网①生物进化规律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③剩余价值规律④万有引力定律A.①②B.

2、①③C.②③D.②④2.巴黎公社用革命方式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最高权力机关——公社委员会;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技术工人的工资等等。这些做法给我们留下的经验主要有①无产阶级专政原则②人民民主原则③人民公仆原则④工农联盟原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①②3.“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的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那些稀奇古怪的口号”指的是A.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B.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C.继续参加

3、第一次世界大战D.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回答4—6题4.在革命历史博物馆里,我们看到下列图片,历史老师要求用一个主题概括图中事件的教训,你认为最突出的应该是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B.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C.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D.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5.从右面两幅图中,可以看出A.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B.中共革命道路的变化C.中国革命对象的变化D.中国军队性质的变化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①五四精神②

4、延安精神③井冈山精神④长征精神A.①③④②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①④③②新中国在政治建设、对外交往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回答7—l0题7.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C.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D.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其中最早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是A.宁夏回族自治区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内蒙古自治区D.西藏自治区9.照片凝固了历

5、史的瞬间。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政协会议B.中共八大C.亚非会议D.香港回归10.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的成功举行和2007年胡锦涛的成功访非,揭开了中非关系的新篇章,发展了中非之间的传统友谊。新中国成立后,为中非之间交往奠定基础的是高考资源网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不结盟运动的形成D.第26届联合国大会经过先民创造性的劳动,中国农耕文明逐渐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回答11—15题11.观察下列图片,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出的最准确的信息是A.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B.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C.工具改良是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D.生产工具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12.“你耕田来我织布,我

6、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唱词,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是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商品经济发达C.自耕农经济脆弱D.农家生活自然祥和13.唐代诗人张籍《凉州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遍过碛(qì),应驮白练到安西。”这首诗反映了A.丝绸之路的兴盛B.陶瓷之路的兴盛C.古代玉石行业的发达D.古代畜牧业的发达14.《柳南续笔》载“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它反映了A.棉花在内地的传播B.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C.绵纺织技术的推广D.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7、15.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B.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15世纪末以来,人类开始走向整体世界。回答16—18题16.“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造成这种重大影响的事件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