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价格与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研究

股票价格与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研究

ID:36611354

大小:18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12

股票价格与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研究_第1页
股票价格与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研究_第2页
股票价格与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研究_第3页
股票价格与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研究_第4页
股票价格与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股票价格与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五组财政、投资(字数7000字左右)股票价格与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研究张腾文作者简介:张腾文(1970~),女,汉族,吉林人,高级经济师,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资本市场财务与金融风险管理。联系电话:13980024097。E-mail:twen_zhang@163.com。(西南财经大学,四川成都610074)摘 要:本文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在F-O模型(剩余收益定价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分解后的会计信息:经营利润率和股东收益与股价的价值相关

2、性。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经营利润率和股东收益对股价有显著的解释能力。本研究的贡献在于进一步拓展了市场定价模型,为证券投资提供具有实用价值的参考。关键词:F-O模型价值相关性经营利润率股东收益一、研究背景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以后,中国证券市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引起了全球学术界广泛的关注。重要财务指标的会计信息与股票价值相关性的研究一直是理论界长期关注的热点,但是直到现在,对于F-O模型中其他信息的衡量与替代变量的研究仍在探讨中,而且全部研究都停留在股权分置改革前,股权分置改革后,未流通股问题

3、已解决,在这样的背景下,还未有进一步的相关研究;本文试图在全流通的背景下,通过进一步研究分解后的会计信息与股价的价值相关性,来拓展市场定价模型。本文后续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相关研究文献回顾;第三部分提出研究假设;第四部分进行研究设计;第五部分是研究结果及分析;第六部分是结论。二、文献回顾9目前,关于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的研究,有信息观和计价观之分。信息观只关心会计信息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而不关心股票价格的形成,这种方法常常假设市场是有效的,能够完全的反映全部的信息,但是在大量的实证研究中表明其解释

4、能力是有限的。计价观则将重点放在会计信息对股票价格的形成上,将公司价值研究中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的形成有机的结合起来,将研究的重点扩展到资产负债表上的信息。两种方法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有用性的取舍上。信息观的典型代表是报酬率模型(returnmodel)。赵宇龙(1998)、陈晓、陈小悦和刘钊(1999)从信息观出发使用报酬率模型研究了股价与会计盈余的关系。计价观的典型代表是股价模型(levelmodel)。由Ohlson(1995)、Ohlson(1995)等一系列分析性研究文献逐

5、步发展起来的O-F剩余收益估价模型(ResidualIncomeValuationModel)是股票计价模型的典型代表。孙菊生(2003)研究结果表明,计价观要明显优于信息观。因信息观与计价观的比较不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所以信息观法在此不详述。本文主要研究F-O模型的扩展问题。F-O剩余收益估价模型的含义为:公司的价值是公司已获得的资产,即股东权益的账面价值,与该公司未来盈余的期望值,即预期剩余收益的折现之和。其简要形式如下所示:其中:是第t时点的股票价格;是第t时刻公司的帐面净资产;R是无风险

6、折现率(十1);是在给定信息集的状态下对()期间超额盈余的条件期望值。F-O模型是由股利折现模型演化出来的,其中间的桥梁是“净剩余关系”(CleanSurplusRelationship,CSR)。所谓“净剩余关系”是一个相当于“总括收益观”的会计关系,它要求除了资本的增加和投资的返还以外,所有的净权益的变化都通过损益表来反映。如果用BV表示帐面净资产,X表示会计盈余,D表示股利的发放,则CSR可以表示为:与在此以前的各种计价基础相比,F-O模型在股票价格与会计数据之间建立了直接的理论联系,会计盈

7、余不再是作为某种基础变量的替代变量与股价发生关系。9Collins,Maydew和Weiss(1997)研究了1953年至1993年41年间美国净资产和收益价值相关性的系统性变化。陆宇峰(1999)利用F-O模型分析了中国的股票市场净资产倍率和市盈率,研究它们对股价的解释能力。陆宇峰(1999)运用了与Collins等(1997)几乎完全相同的方法,对会计数据在股价解释力上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每股净资产,会计盈余对股价的解释力度逐年增强且构成了股价的主要解释力量,以变量“主营

8、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比例”表征的盈余质量高低对这一结果基本上没有影响。陈信元、陈冬华和朱红军(2002年)在Ohlson模型的基础上,在回归方程中引进了规模和流通股比率两个解释变量,证明了净资产收益率、规模和流通股比率对股票收益的解释力。于渤和高印朝(2005)考察了1999年以来中国上市银行股票市场定价与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主要研究了剩余收益和净资产两个变量对股价的解释能力,同时还研究了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等在市场定价中的作用。目前,对于其他信息的衡量与替代变量的研究仍在探讨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