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长清衔草寺遗迹调查之研究

山东长清衔草寺遗迹调查之研究

ID:36626279

大小:57.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5-13

山东长清衔草寺遗迹调查之研究_第1页
山东长清衔草寺遗迹调查之研究_第2页
山东长清衔草寺遗迹调查之研究_第3页
山东长清衔草寺遗迹调查之研究_第4页
山东长清衔草寺遗迹调查之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东长清衔草寺遗迹调查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济南长清衔草寺遗迹调查考略王晶艾楠郝素梅【内容提要】衔草寺为泰山山脉中早期佛教寺院之一,初创时的印度高僧求那跋摩为南北朝时期各国朝廷所熟知,庙宇名噪于大江南北。后因历史多次中断,几度庙迹荒废。探究出庙宇发展的沉浮轨迹,遗存文物的归并断代,理顺出了现存遗物与历史的吻合。【关键词】山东长清;衔草寺; 佛教衔草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崮山镇东南向的关王庄村南约三里许的山坳中,史谓“人头山”、“猫头山”。这里群山环抱,苍松翠柏,山势奇异,丛林茂密,颇显佛教中的神秘境地,是泰山山脉向西北延伸的余脉。在衔草寺遗址上,现

2、遗有石塔一座,墓塔一尊,《新修衔草寺记》碑、復公、莲光墓铭碑、《衔草寺建修佛殿碑记》各一通,另有零星石刻构件,分述于后。一、现存文物状况1、石塔(图1)位居清建大殿南面,坐东朝西,后依青山,全石砌筑,现为半地穴式建筑,应为后世将地面抬升所致。平面呈方形,不显台基。塔身上部叠涩出挑三层,粗斧素面,无磨光。出挑转角处,有龙首四出(图2),其造型粗糙且苍劲。再上用石直立垒砌,为后人维修时加高所致。顶为四角攒尖顶,四坡用沙灰屯顶,诸脊板瓦覆盖而成,板瓦仰嵌成滴水。上置石雕塔刹,仰莲、复钵(圆角方形,线刻花卉)、宝珠

3、俱全,从比例上看,很不得体。但从屋顶坍塌的部位中可以看到,原顶是石板叠涩内收,从西北角遗漏的情况看,为14层,只是为后人维修覆盖成屯顶。13西为石拱门,门上槛雕门簪四枚,门楣雕一游龙戏珠,浮雕苍劲,且显古板(图3)。两石抱框刻有卷草、荷花、龙狮等线刻图案。塔内用石砌成穹隆顶,中留园形藻井。现今内祀关公像,置于方形石座之上,关公头颅为后人模制,形象较差。两侧侍有周仓、关平,相向而立,不知何时所为。2、墓塔(图4)位于寺址西南隅,存有元代和尚浩公墓石塔一座。基座(被土掩埋)、塔身、塔顶俱有,唯刹不存。遗露基座为

4、三层仰莲。塔身呈钟形,上端雕莲瓣一周,下端镌刻出波浪形剪边,通体刻有龟裂纹。在塔身上部的西南向处,刻有“浩公禅师寿塔”字样,正西面记有“大德六年八月清亭石匠方德□”的题记。塔身上是塔顶,檐口弧起,八角起脊,无瓦陇装饰。再上置圆形交互石礅,圆浑而敦厚;上置圆形露盘,周围雕饰海浪及云朵。塔刹已失。3、《復公禅师塔铭》碑(图5)高1.47米,宽0.80米。圆首方身,碑额“復公禅师塔铭”为楷书,3行,每行2字;字径8厘米,行距3厘米。正文楷书,共20行,满行30字,每字3厘米,行距1.5厘米。该墓铭碑埋于地下,仅露

5、“復公禅师塔铭”额首,不见正文。掘地致深,幸得捶拓一张,使得文字第一次大明于天下。4、《新建衔草寺记》碑(图6)碑首圭形,碑身长方,下置长方碑座。碑身通高:222厘米,宽:110米,厚:35厘米。额题隶书,“新修衔草寺记”13六大字,额字横长10厘米,竖高8厘米,竖行两行,行距8厘米,字距3厘米。正文楷书,共19行,满行35字。字高4厘米,横宽3厘米,行距2厘米,字距1厘米。2012年当地人取土而出,使其重见天日。5、莲光禅师墓茔及铭碑。在浩公墓塔南。铭碑面西,高1.16米,宽0.56米。圭首方身,中心刻有

6、“圆寂上莲下光悟公和尚之塔铭”几个大字,开头有“公泰安普照寺祖心和尚之次徒也。主持衔草寺徒六人,明泉、明钰、明铸。孙毓柱、明泉弟子毓意、毓芳、明钰弟子毓秀……。”落款为“大清道光十六年岁次丙午十月上浣榖旦”。在铭碑的东侧,有用不规则的块石垒砌的方形石茔,约二至三层,直立垒砌,不用灰浆,再上堆土,其上长满了灌木,不很规制。6、《衔草寺建修佛殿碑记》(图7)高1.60米,宽0.66米。圭首方身,额题楷书“流芳千古”四个大字。正文宋体,共19行,满行54字,每字2.5厘米,行距1厘米。7、另见零星石刻构件。(1)

7、、蟠螭碑首(图8)体量较大,高1.1米,宽0.84米,厚0.38米。雕刻雄浑圆韵,刀法苍劲有力,整体气宏大气,不失为明代以前的作品。(2)、建筑构件。(a)、在原主佛殿遗址前,有一个现代人垒砌的小神龛,龛内有一石制仰莲圆座,两层莲瓣,雕饰比较苍敦。(b)、在墓塔的东部,草层中有一遗弃的石制圆形雕饰构件,中间凸起,似扁鼓形,浮雕出荷花、卷草形的植物图案,轮廓舒展,是墓塔须弥座与仰莲盘之间的构件。13(c)、在石塔的门前,放置有量斗形的卷云朵形构件(图9)。一面雕佛像,结跏趺坐,双手相叠作禅定,着交互衣领袈裟,

8、左肩垂吊装,面部已残;左侧雕一老者,右手拄禅杖,左手持衣钵,身躯前倾,俨然一位老者的形象。三面刻云朵纹饰,高浮雕,线条粗狂简洁。二、历史考证1、历史沿革根据史文献记载的衔草寺,最初是由古北天竺方国——罽宾国人求那跋摩创建。《高僧传》、《出三藏记集》等书中记载:求那跋摩“累世为王,治在罽宾国”。故地在今兴都库山以南及克什米尔一带,为大乘佛法发源地。公元七世纪时,中国僧人玄奘记述其地:“至迦湿弥罗国(按:即克什米尔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