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高考历史特点分析高考历史考点研究复习备考对策

理解高考历史特点分析高考历史考点研究复习备考对策

ID:36634634

大小:6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13

理解高考历史特点分析高考历史考点研究复习备考对策_第1页
理解高考历史特点分析高考历史考点研究复习备考对策_第2页
理解高考历史特点分析高考历史考点研究复习备考对策_第3页
理解高考历史特点分析高考历史考点研究复习备考对策_第4页
理解高考历史特点分析高考历史考点研究复习备考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理解高考历史特点分析高考历史考点研究复习备考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理解高考历史特点分析高考历史考点研究复习备考对策仙桃市高考备考专家指导小组一、文综背景下的历史特点1.从命题思路、命题观念、题型结构看,体现了以下突出特点:(1)立足学科基础,着重考查历史主干知识。从内容上看,试题注重考查教材主干知识,涉及到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辛亥革命、国共关系、工业革命、美国内战、经济全球化等方面。从题目的切入点来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注重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目的及前因后果的考查。(2)关注现实,隐性介入热点。“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史为鉴”是历史教学的目的与功

2、能之一。为了体现这一功能,历史试题以隐性介入的方式,考查学生对社会现实中重大热点问题的关注。如2010年第15题(两岸同庆辛亥100周年),第20题(保卫国家完整统一),第22题(二战胜利65周年),23题(经济全球化);39题(粮食问题)等。(3)重在能力考查,凸显新课程理念。例如2010年历史试题中的选择题有十分明显的去教材化的倾向,体现了新课程一纲多本、以新材料创设新情景,重在培养能力的要求。如试题中的第37题,涉及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工业文明对世界市场和中国的影响等知识,将文明史观、全球史观、近

3、代史观结合在一起,这也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4)继续考查文化史和国际关系史的内容。从2001年至2009年的全国卷1中,基本上每年都有一道文化史和国际关系史方面的选择题。2010年的试题仍然如此。即第12题(五行相生)、第22题(二战中的太平洋战争)。(5)综合能力考查的力度加强。为了体现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宗旨和高考选拔人才的功能,试题加强了对考生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能力的考查。如第37题以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其转型为切入点、涉及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变化、近代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对中

4、国的影响等知识点,既有古今联系,又要中外结合,体现出很强的综合性。要解答好此题必须有较强的学科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事物”的能力。同时跨学科综合的39题(粮食问题)看似比较容易,不偏不怪,其实难度也很大,要想精准作答也必须有较强的学科能力。(6)试题呈现“材料化”。2010年的试题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基本上是材料型的题目,与2009年相比,试题“材料化”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既是近几年命题的趋势之一,也将是未来几年命题的趋势。2.从考察内容的宏观

5、趋势看,突出“文明史观”,体现在以下方面:(1)从现实人类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去追溯历史,说明现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而来的,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省略那些与现代文明关系不太密切的历史事物,重点考察那些历史当中比较稳定、长期发挥作用的因素,例如政治经济制度、民族文化、社会心理等等,这其中也包括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2)把人类文明的历程划分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个阶段,而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现代化。(3)把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察,勾勒出人类文明总体演进的脉络,总结人类

6、文明的成果,在充分肯定人类社会取得的进步的同时,揭示存在的问题。(4)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统一,既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又看到不同文明有自己独特的具体发展道路。同时文明史观还关注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工业社会以来的相互关系,考察国际社会中和全球化过程中人类文明的演进。(5)9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当中进行综合全面地考察研究,由此确定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在和其他文明的比较中探讨中华文明的特点,同时丰富世界文明的内涵。二、考点

7、分析(从以下专题中挖掘小专题)(一)文史常识题2007年全国文综卷Ⅰ第12题考查古代帝王的谥号;2008年全国文综Ⅰ、Ⅱ关于古地名中的“阴”“阳”方位;2009年全国文综Ⅰ、Ⅱ关于中国姓氏起源的考查;2010年全国文综Ⅰ、Ⅱ关于五行说、五行论;文史常识作为学生基本素质这一,连年有高考题出现,值得探究。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关注的还有如:传统节日、风俗;中华民国的国旗;干支纪年法、二十四节气、日食、月食等。(二)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文明的演进1.信息盘点:2007年全国文综Ⅰ第13题考察了陈寅恪评述“武周代李唐

8、”的社会意义,全国文综Ⅱ第14题考察了三省六部制;2008年全国文综Ⅰ第37题唐代科举制与中世纪英国文官制;2009年的北京文综和天津文综、2010年的课标全国卷都考了分封制;2010年的全国文综Ⅱ考查了科举制;2010年的广东文综、山东文综考查了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变革趋势;2010年的山东文综,2009年的广东单科,2008年的北京文综等都考了王安石变法。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对这一专题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分封制、郡县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