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泰山石敢当”的文化品牌价值

论“泰山石敢当”的文化品牌价值

ID:36637428

大小:44.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5-13

论“泰山石敢当”的文化品牌价值_第1页
论“泰山石敢当”的文化品牌价值_第2页
论“泰山石敢当”的文化品牌价值_第3页
论“泰山石敢当”的文化品牌价值_第4页
论“泰山石敢当”的文化品牌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泰山石敢当”的文化品牌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泰山石敢当”的文化品牌价值泰山石敢当是诞生于泰安,遍布于全国,远播于海外的重要民间信仰和文化习俗,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国际性特征的文化现象,在我市悠远的文化源流和纷繁的文化现象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它历史久远,传播广泛,在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华人文化圈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2006年5月,“泰山石敢当习俗”入选国务院公布的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使流传了上千年的泰山石敢当信仰习俗成为受到国家重点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泰山石敢当文化内涵,大力发展泰山石敢当

2、文化产业,着手在徂徕山建设泰山石敢当文化产业园或主题公园、博物园,把泰山石敢当文化打造成独特亮丽的泰安文化品牌,对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一、泰山石敢当文化的鲜明特征1、悠久的流传历史。泰山石敢当文化是我市有文字记载以来产生时间最早、流传时间最长、至今仍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信仰习俗。关于石敢当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西汉史游的《急就篇》中。该书成书时间约在公元前40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识字与常识课本,类似于“三字经”、“百家姓”一类的儿童启蒙读物。“石敢当”出现在“姓氏名

3、字”部分,内容是“…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关于石敢当的最早的实物,是宋代出土的唐代的石敢当。宋人王象之的《舆地纪胜》、明代黄仲昭的《八闽通志》和后来的《莆田县志》等,都记述了宋代庆历年间福建莆田县出土唐代大历五年“石敢当”石铭的事情。唐代大历五年为公元770年,宋代庆历四年为公元1044年。出土石敢当上的铭文中有如下字句: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张。这已经基本上把石敢当的主要作用描述出来了。台北“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收藏有金代的8张泰山

4、石敢当拓片,其中,第8张拓片上“皇统六年岁次丙寅”的文字表明,最晚到公元1146年宋金时期,“泰山石敢当”就已经存在并广为传播了。明代以后,随着泰山信仰的的进一步发展,在各地石敢当的石刻中,开始大量出现带有“泰山”二字的石敢当刻石。清代、民国以致当代,“泰山石敢当”成为石敢当刻石绝对主流的形式和称谓。2、广泛的分布范围。泰山石敢当信仰习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从山东和福建两个中心发源地不断向周边传播,最终形成了遍布全国、影响波及海外汉文化圈的分布格局。我市因为坐拥泰山的自然优势,使泰山石敢当信仰借

5、助了泰山“五岳独尊”的巨大名气,特别是历代频繁的帝王封禅和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观光、进香游客,得以持续、广泛、深入地向市外传播。据专家考证,我国大陆,除西藏外,其他所有省份都有存在石敢当的报道,另外,台湾和港澳地区,日本、菲律宾、新加坡、越南、泰国、马来西亚、韩国及华人所及的国家和地区都有数量不等的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刻石被发现。如此广阔的空间分布,是中其他中国民间信仰所无法比拟的。3、与我市的紧密联系。首先,泰山石敢当文化多被学者作为泰山文化的一部分来考量和研究,而泰山文化有必然是泰山及其周边的人所创

6、造、继承和发扬的。历史上泰山封禅活动长盛不衰、规模宏大,为给封禅活动提供便利,历史上的梁父县也好,奉高县也罢,本身就是为封禅而设立的。可以说,泰山石敢当文化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属于泰安,而且深深烙上了泰安的印记。其次,近年来发现的最具代表意义和学术价值的几处“石敢当”文物遗存,不论是祝阳镇祝山上的《石大夫庙叙》碑,还是邱家店镇中旧县、省庄镇羊楼南村的石敢当造像,都和我市联系紧密。再次,泰山一山独大的事实,又使泰山周边的绝大多数文化信仰黯然失色,能够顽强生存下来并得以生生不息、延绵至今的,一定是具

7、有独特魅力并为历代社会各阶层接纳和认可的,尤其是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深深信奉的。这使得泰山石敢当信仰在我市的信众和带有泰山石敢当标识的建筑物所占比例都是最高的。最后,泰山石敢当老家在徂徕镇桥沟村的认知,得到了民间传说和学术研究的坚强支持。陶阳主编《泰山民间故事大观》中载有多篇关于泰山石敢当的传说故事。其中一则是:古时候,徂徕山有个叫石敢当的农民,平日急公好义,很有威信,只生了三个女儿,最小的女儿在徂徕山砍柴,遇见老嬷嬷指点,到泰山成了一山之主,即泰山老奶奶。文史学家徐北文先生认为:民间产生石敢当出徂徕的

8、俗说,乃是与泰山玉女(碧霞元君)的兴起相关——由于“石敢当”与“玉女”都依托泰山,因之在民间话语中,两大泰山主神遂发生联系,从而促使“石敢当”人格化之后又进一步本土化。“石敢当故乡”被设定在徂徕山,乃与石守道其人有关。石守道即北宋学者石介,世称徂徕先生,其故里在徂徕桥沟村。区政协常委、泰山学院泰山文化研究院院长周郢,更是从《徂徕石先生文集<石氏墓表>》、《岱览》、《山东通志》及民国学者兰子云(徂徕崔家庄人)的《菊圃集》等文献中多方搜集资料,论证“石敢当”形象与徂徕石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