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第一课时

《咏雪》第一课时

ID:36643938

大小:3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3

《咏雪》第一课时 _第1页
《咏雪》第一课时 _第2页
《咏雪》第一课时 _第3页
资源描述:

《《咏雪》第一课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咏雪》教学设计广州市第二十一中学吴子文2016-10-11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解读、理解并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读懂文言文的丰富意蕴。3、学会欣赏比喻句,感受语言美。学习重难点: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作品及作者简介2、学生自由发言,介绍《世说新语》里面的故事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2、引导学生,注意节奏,朗读课文三、再读课文,复述故

2、事。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2、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学会抓关键字词,把自己不理解的字句划出来。完成下面练习四、三读课文,合作探究1、“寒雪日”“内集”“欣然”“大笑乐”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其乐融融、温馨美好的家庭氛围2、“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他倾向赞赏“柳絮因风起”的比喻。文章没有具体的交代,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3、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引导学生填写表格比喻优点不足归纳撒盐空中与“雪骤”时大雪猛烈密集

3、,雪粒直落比较接近盐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形似柳絮因风起柳絮轻盈,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柳絮在风中往上扬,与“雪骤”情景不符。神似意蕴美五、能力拓展1、《咏雪》中谢朗和谢道韫将“纷纷白雪”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你能说出几句咏雪的古诗词吗?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请同学们写出有关写雪的诗句。2、写法总结六、教师小结全文七、布置作业《咏雪》教学反思   反思这堂课,如何通过筛选适宜的教学内容,并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深化改造,成为真正适宜学生的、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呢?   一、要遵循“生本”的原则   “生本”原则要体现出教学内容的适度、深度,要根

4、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规律,学生需要什么,我们便教什么。对于初一的学生,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即可,不要去过度拔高学生,哪怕是实验班的优秀学生。   《世说新语》这本书记叙的是从西汉、魏、晋到宋初名人们的遗闻轶事。书分36门,共1128则,其中关于少年儿童的记载有70则左右,并专设有《夙惠》一门,单写少年儿童的智慧言行。这些记载让我们通过作者对当时少年儿童言谈、仪态、思想、行为的品评了解到作者和当时人们的素质观,以及围绕这种观念人们对少年儿童进行的素质教育。要让学生对此书感兴趣,少年的智慧故事远比“林

5、下风”更能让初一学生接受。   二、要理解编者意图   除了课文的特点外,课文在这个单元的地位、价值,教师也需仔细琢磨、推敲。此篇课文编者编入初一册的第六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咏雪》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生活的画面,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因此在二次教学中,教学目标确定为能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自己疏通文句,理解文意并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背诵这则短文;感受魏晋时期小孩子的聪颖和家庭文化氛围对孩子的影响。   三、要大胆取舍   教学中,抓住课文中最为精彩的一点,把它讲清、讲细、讲透,一课一

6、得。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从而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增加课外材料根据具体课文的需要,并非每一篇课文都需要援引资料,引用材料也不在多,在于精练、适合、有启发作用。因为从这个故事中可见谢安经常召集子侄辈聚会,亲自同他们“讲论文义”,并循循善诱地培养孩子们的想像能力、比喻技巧、造句叶韵的本领,力图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水平。结合“(1)公如何评价咏雪句?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2)理解“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你认为谢家是一个怎样的家庭?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两个问题让学生理解有这样优越的人文环境,就难怪谢家出现了个才女谢道蕴了!让学生初步

7、感受到家庭文化氛围对孩子的影响。   一堂《咏雪》的二次教学,让我们明白选择“教学内容”的重要性:“适宜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成功的基石,课堂的教学艺术则是“催化剂”,这就跟写作一样,合适的材料、典型的故事永远是好作文的基础,然后才是写作技巧的娴熟运用。摒弃一切的浮躁,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师最该钻研的课题。吴子文2016年11月11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