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听得懂”到“学得会”路有多远

从“听得懂”到“学得会”路有多远

ID:36685501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3

从“听得懂”到“学得会”路有多远_第1页
从“听得懂”到“学得会”路有多远_第2页
从“听得懂”到“学得会”路有多远_第3页
从“听得懂”到“学得会”路有多远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听得懂”到“学得会”路有多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听得懂”到“学得会”路有多远明明自己在班上讲了两三遍的题目,可在考试中答对的学生还是不多,这让张老师感觉特别郁闷。难道是自己讲得不够清楚,可自己每次讲完都会问学生是否听懂了,学生也都回答的确听懂了呀。而且,为了验证学生是不是真的听懂了,还在课堂上抽学生到黑板上做这道题目,学生也的确做对了呀。可为什么考试起来,学生还是做不出来呢?这能不让人郁闷吗!相信这样的情况不但张老师遇到过,应该是绝大多数教师都遇到过。你说当老师在课堂上已经讲到了这个份上,学生在考试中还做不出来,老师还能够做什么呢? 一 足球是一项集体运动,缺少了球员间的合作,哪怕人人是天才级的球员,也不能保证球队能够取得可喜的成绩,

2、我想这个道理对任何人都是不言自明的,哪怕象我这种对足球运动没有丝毫兴趣的人也是如此。可是,当我们尊重了球队的组织功能时,也不能因此而断然否定某些天才球员的个人表现,尤其是前峰和守门员。前峰的临门一脚是任何球友都帮不了的,守门员的精彩一扑也是别人替代不了的。可是,真正令球迷失望的,是前峰们把球踢到了守门员怀里,而不是把球踢到门里,因为这意味着前面所有的努力都因他的一脚而前功尽弃。讲到这儿,是不是很多老师也有同感了呢,不管你在课堂上把知识讲得多么的透彻,也不管学生在课上课后做了多少遍练习,如果在考试的时候自己还是做不出来,那前面所做的一切都将因此归零。正如前峰踢球有风险一样,谁能够保证每个球都能

3、够正好踢到门里面呢,谁又能保证学生在考试时能够把每到题都做对呢?可是,如果我们把每道题能否做对都认为是一种运气,那考试就真的变成了算命的差事了。的确,有些球是肯定可以进的,有些球是肯定不可能进的,当然还有些球就要靠当时的运气和前峰的发挥了;但可以肯定的是,高水平的前峰和低水平的前峰之间也是有差异的,差异的部分并不在运气的好与坏上,而是在肯定可以进球的范围大小。与之相应,在考试的时候,对学生一讲,有些题目是肯定可以做对的,有些题目是肯定不会做的,有些题目要靠当时的运气和学生的发挥了;但可以肯定的是,优秀的学生肯定可以做对的题目,一定比差生的肯定可以做对的题目要多一些。因此,运气只能决定学生是考

4、得更好还是考得更差,但真正决定学生考得好还是考得差的,永远是学生自己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学生真正掌握了知识,那就意味着他在考试中肯定能够做得对题目,还不只是如此,在以后需要使用这些知识时,他还能够顺手拈来。可是,判断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与否的标准是什么呢?是根据学生自己听懂了没有,还是学生自己学会了没有呢?相信大家都有过在异乡问路的经历,当别人告诉你应该在哪向左转,到了哪再向右转时,你可能觉得自己已经听懂了;可是,当你按照这样的指示行走时,究竟该向左转还是向右转还是不明白,非得自己亲自走过一遍,才能够真正理解别人的指示究竟是什么意思。对知识的掌握也是如此,老师讲得清楚与否,只能够决定学生在课堂上是

5、否听得明白,并不能决定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学会了。老师讲得清楚,自然学生容易听得懂;老师讲得糊涂,自然学生难以听得懂。但学生听得懂只是有助于并不能直接导致学生学得会,学生没有听懂也不能说学生以后就学不会。真正决定学生是否真的学会的,还是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思考与体验。二老师主导,学生主体,可是究竟谁是主体呢?这个在理论上纷纷扰扰的命题,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该是一个理论命题,而应该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那就是谁最终使用知识,谁就理所当然应该是主体。的确,教师负有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职责,也往往用学生的考试成绩评价老师教学的有效程度,可这一切并不能成为否定学生自己掌握知识,学生自己在考试中获得成绩的事实

6、。虽然在上考场之前,教师们会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沤心沥血,可最终上考场的还是学生,在考场上面对考题的还是学生;可老师们在考场上并不能帮学生,这时候的老师已经摇身一变成了监考教师,不但不能帮学生在考场上解题,还要防止与制止学生在考场上作弊。考场只是一个看得见的学生使用知识的地方,在未来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生使用知识,在这个时候老师离学生仍然很遥远,学生也不可能还能够寻找到老师的帮助。因此,如果知识不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也就是说只有学生自己把知识学会了,才可能保证学生在考试中做得对题目,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自如地使用知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的关系就象脚手架与在建大楼一样,当在建大

7、楼还不能独自挺立时,脚手架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脚手架才可能为大楼的修建提供需要的建筑材料;等到大楼修建成功时,脚手架的使命也就完成了。不管脚手架多么的牢固,一个不撤除脚手架的大楼是不可能投入使用的;实际上,不管脚手架本身多么的牢固,也是不可能真正支撑起一幢大楼的。大楼的挺立一定来自于自身的力量,而不是来自于脚手架的支撑。老师的教可以为学生的学提供资源,有了这些资源,学生可以学得更加的轻松,但仍然需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