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内部参阅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内部参阅

ID:36693616

大小:4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3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内部参阅_第1页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内部参阅_第2页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内部参阅_第3页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内部参阅_第4页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内部参阅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内部参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内部参阅教育成果要报第3期(总第40期)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15年2月11日领导批示: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新特征及对策建议【要点】高校是知识和思想的创造源和集散地,也是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念争夺的前沿。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但也存在思想政治工作被边缘化,多种社会思潮渗透,对西方价值渗透渠道缺乏警惕,以及宗教信仰“升温”等问题。面对新形势,高校急需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方式,加强对新兴媒体的监管,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精神环境。—6

2、—中央财经大学冯秀军的课题研究成果,针对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新特征,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高校是知识和思想的创造源和集散地,也是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念争夺的前沿。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多种思潮交织和交锋的新特征,对高校的办学方向、教学科研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新的挑战,急需引起高度的重视。一、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新特征1.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仍需切实巩固。总体看,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拥护党和政府的领导,拥护新时期治国理政总方略,是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积极主流,但也存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高校业务工作“两张皮”现象。个别高校管理者

3、和教师忽视、轻视、甚至拒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党建思政工作、思想政治课教学在重点抓业务的大环境下一定程度被淡化和边缘化。高校师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认识尚停留在表面,离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要求还有距离。2.多种社会思潮渗透且影响深刻复杂。总体看,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高校意识形态的主流。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社会结构转型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元、多样、多变的价值观念不断地投射和渗透进高校,“极端个人主义”、“—6—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思潮和价值

4、观念在高校潜滋暗长,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言论以及鼓吹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的思潮在校园里不时泛起,个别教师缺乏职业自律,以学术自由为由,突破政治、法律、道德底线,滥用课堂话语权,在课堂上公然发出“抹黑中国”、“扭曲历史”、“美化西方”的言论。3.对西方价值渗透缺乏警醒和辨别。改革开放30多年来,高校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并努力将其转化为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教学科研成果。与此同时,一些错误价值观念和思想思潮借机在高校传播渗透。特别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意识形态操纵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其意识形态渗透渠道、载体和

5、方式多样而隐蔽,如设立不同明目的基金,以资助师生科研、进修的名义,引导和培植对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的亲近和信奉;依托西方先进专业知识传播的载体,将镶嵌其中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传递给高校师生;通过各种国际学术交流活动进行价值渗透,等等。部分高校师生对此缺乏应有的警醒和辨别。4.宗教信仰“升温”的隐患值得关注。高校一贯重视广大师生的科学理想信念教育,绝大多数师生树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部分先进分子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与此同时,少数师生理想信念缺失,信仰迷失,宗教信仰有所“升温”—6—。一些师生受社会中负面事件和信息影响对党和政府缺乏

6、信任和信心,因学业、工作、交友、婚恋、经济、家庭等方面遇到挫折而到宗教中寻求精神解脱或精神寄托,也有大学生因好奇、盲从等偶然因素信奉宗教。这部分师生虽是少数,但其对身边人群具有一定影响,且数量有上升趋势,值得重视关注。二、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问题成因分析1.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识尚不到位。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对意识形态工作和高校业务工作辩证关系的认识存在偏差,尚未形成学校各部门协同创新意识形态工作的合力。2.对教师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关键作用认识不到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重视专业能力而忽视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等素质,缺乏对教师进行法律、政治

7、、道德底线教育。3.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力军,在部分高校实际处于弱势地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有待提升,意识形态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双轨制”,即思政课强调意识形态教育,个别专业课则有意无意淡化主流意识形态,甚至唱反调。4.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思潮和错误言论缺乏有力有效的回应和反击—6—。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不够,对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的解释力不足,对国际形势和热点问题认识不清,对社会舆论特别是网络舆论的传播机制和规律把握不足,未能在重大问题上占有主动权和话语权,发声不够,影响有限。三

8、、加强和改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对策建议1.加强顶层设计,加大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监管力度。充分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的极端重要性,加强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