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我们的父亲高名凯先生

忆我们的父亲高名凯先生

ID:36716579

大小:281.7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14

忆我们的父亲高名凯先生_第1页
忆我们的父亲高名凯先生_第2页
忆我们的父亲高名凯先生_第3页
忆我们的父亲高名凯先生_第4页
忆我们的父亲高名凯先生_第5页
资源描述:

《忆我们的父亲高名凯先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忆我们的父亲高名凯先生2011年3月28日是著名语言学家和翻译家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家父高名凯先生1911年3月28日出生于福建省平潭县苏澳区先进乡土库村。祖父高哲善先生是美以美教会牧师,做过福建神学院监学,他因食物中毒辞世时,父亲才6岁。祖父留下二男二女,父亲排行老二,是次子。祖母郭氏病逝时爸爸年仅13岁。爸爸幼年丧失父母,家庭生活十分艰难,但也使他自幼具备了独立处事,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父亲7岁开始在福建省平潭县苏澳区先进乡土库村读私塾;10岁,即1921年秋入平潭开宗小学;12岁,由堂兄高诚学先生带往福州,入进德小学;13岁,转福州英华中学小学部;14岁,

2、即1925年秋考进英华中学。从初中到高中,六年的中学阶段,父亲除获得学校给与奖学金外,每学期课余还要为学校擦洗门窗,地板或打钟,寒暑假期间也留校做工,以筹集膳费和宿费。父亲小学、中学期间学习成绩优异,国文和英语尤为突出。英语曾获全福建省中学生英语讲演第一名,作文经常张贴展览。他还协助编辑平潭《晨星报》,宣扬爱国进步思想,还用笔名(越石)撰写文章、小说,刊登在福建的《民国日报》、《南方日报》上。而后他以优异成绩考取省教育厅清寒奖学金,得以于1931年秋进入北平燕京大学哲学系深造,4年后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37年9月由燕京大学派遣去法国巴黎大学研究院文学部学语言学。在马伯

3、乐(H.Maspero)教授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1940年5月获文科博士学位。父亲在法期间刻苦学习,图书馆是他每天必去的场所,正是在那里博得已在法生活和工作9年,任职里昂大学图书馆馆长助理的陈幼兰女士的爱心,并于1940年5月19日与我们的母亲陈幼兰女士结婚,1940年6月与母亲同船启程回国。因战争影响,苏伊士运河不通航,以至必须绕道好望角。轮船在海上漂泊8个月,及至亚非各地,直至1941年1月才回到北平。我们的母亲除擅长图书管理,还曾获法国里昂大学艺术史硕士学位,在法语、文学、艺术等许多方面与爸爸拥有共同语言。他们酷爱法国文学,迫切希望把法国最著名作家巴尔扎克作品介绍给中

4、国读者。40年代初,父亲开始着手翻译巴尔扎克的文学作品。他是最早将法国文豪巴尔扎克作品介绍到中国的翻译家之一。在战乱期间,他日以继夜使用尊重原文,着重直译的翻译手法,高强度进行翻译。他坚持认为这样做能更好地体现巴尔扎克的语言风格及情操。他的大量译本对巴尔扎克和法国文学的研究有很大价值。他的翻译体现了巴尔扎克的语言、文学、艺术、情操及风格,可视为中国版的原版巴尔扎克。当年我们的母亲放弃在法国的工作,跟父亲一起回国后患难与共,互敬互爱。不幸的是,母亲40岁时就重病缠身,卧床不起。我们的父亲对她一如既往,情深如故,没有和母亲吵过一回嘴。我们的父母谈话很风趣,有时他们谈起“悄悄话”

5、,就用法语,对我们在场的小孩子“保密”。母亲还经常强忍病痛支持父亲的工作。60年代初,母亲去世前不久,我们放学回家跑到楼上母亲房间,看见床头柜上放着父亲的手稿,母亲正在竭尽全力用颤抖的手帮父亲校对文稿。母亲重病时,父亲时常坐在母亲的病床旁边,拍抚她的肩膀,安慰她。为了给母亲多一点快乐,在国内刚开始有电视机时,父亲就给家里购买了苏联产电视机,一心为的是给身患病痛的母亲一些快乐。父亲和母亲喜欢共同鉴赏中国字画,他们曾把共同收藏的海瑞的砚献给了故宫,并曾向我们郑重表示过,他将把收藏的文物全部献给国家。1961年5月11日母亲去世,父亲万分悲伤,为了纪念他的结发之妻,他特邀请著名书

6、法家郭风惠先生书写后,篆刻了多达千言的石刻墓志铭,树立在八宝山人民公墓的墓穴上。可惜,文革中遭到彻底毁坏。燕东园32号是我们全家共同生活时间最长的住所,也是父亲著书立说,为语言学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地方。我们眼前总是浮现父亲在那间狭窄的书房里伏案写作的情景,他的书桌面上下左右都是半翻开的或翻开的带有记号纸条的许多书籍。书桌中央是他书写的厚厚的书稿,右手边是一个深灰色的六角形烟灰缸,里面布满了长短不齐的烟头和烟灰。他爱吸烟,而且是酷爱,好像不吸烟就不能思考问题,不能生活。一旦思维告一个段落,便捻灭一个烟头。他的周围是五、六个装满各国文学书籍的书架。在书房内还有一个贮藏间,

7、里面装满了父亲的手稿。他爱思索,而且十分敏锐。他很少离开书房,就是在晚上也总是写作。他在伏案工作的照片上题写了四个字:日日如是。他的书写能力是极为惊人的,有时一晚上能写一、两万字。虽然那时我们年龄都很小,但看见爸爸繁忙的工作情景,我们从来不敢前去打扰。我们知道父亲的工作十分重要。只有当他要我们帮他买烟时,我们才会到书房接过几角钱,很快跑出门,到离家不远的郭家小铺去购“恒大”或“大前门”牌的香烟,然后速速跑回家,一声不吭交他手里,完成任务。他工作起来全神贯注,以致时常在开饭时,保姆招呼父亲来吃饭,他总是好像没听见,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