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竹山隧道下穿县道浅埋段施工技术

红竹山隧道下穿县道浅埋段施工技术

ID:36718489

大小:913.1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4

红竹山隧道下穿县道浅埋段施工技术_第1页
红竹山隧道下穿县道浅埋段施工技术_第2页
红竹山隧道下穿县道浅埋段施工技术_第3页
红竹山隧道下穿县道浅埋段施工技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红竹山隧道下穿县道浅埋段施工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76管理施工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年4月第4期红竹山隧道下穿县道浅埋段施工技术张裕标(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福建厦门361021)摘要:该文以福建双永高速公路红竹山隧道进口浅埋段施工为例,对浅埋段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及其综合配套技术在下穿地方道路中的成功运用进行了详细阐述,为相关工程提供一些有益参考。关键词:隧道;浅埋段暗挖;施工技术;龙岩市中图分类号:U4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7716(2013)04—0176—03标高483m,进口段自然坡度l5。~20。,出口段自1工程概况然坡度30。

2、~35。。红竹山隧道位于龙岩市新罗区龙门镇境内,2.2水文地质条件设计行车速度80km/h,行车道宽度2×3.75m,隧隧道区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隧道洞顶道为分离式隧道,长645m,纵坡一0.570%,洞体围为强一微风化岩,隧道开挖不易发生突水现象,但岩级别以Ⅱ一Ⅳ级为主,进出口处为V级,红竹山洞口地下水位较高,影响洞口段围岩稳定,建议采隧道进口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取降水措施,以保证洞口施工安全。3施工方案3.1洞口处理为确保红竹山隧道进口段的安全进洞及县道的正常通行,根据实际勘查和隧道进洞口实际地质情况,

3、采取帷幕注浆的方案进行处理,按地表距洞顶高度确定加固处理深度和范围。具体方案:(1)将进口段原设计的中空注浆锚杆改为双排注浆导管,间距为50cmX50cm梅花型布置,长度为600em;同时根据现场的地质情况,洞口的地图1红竹山隧道进洞口平面布置图基承载力满足不了设计0.3MPa的要求,为避免造红竹山隧道的施工难点在于进口段下穿603成边墙和仰拱的不均匀沉降,确保进口段洞身的县道路基填方段,地质为饱和富水残坡积粘土,隧整体稳定性,对边墙顶以下部位以及仰拱底部的道单洞跨度达l2.84m,上覆土层厚右线5.25m,软

4、弱素填土也进行导管注浆进行加固处理,注浆左线4.41m,既有603县道公路纵坡达3%。603县导管间距按50cm×50cm梅花型布置,长度为道交通量大,运煤车超载严重,水泥路面沉降要求600cm(见图2)。小,施工期间要求不中断交通,成为隧道施工的重要制约因素,且隧道跨度大,埋深浅,动载震动大,控制标准高。2工程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及地质概况隧道区属构造一剥蚀丘陵地貌,植被发育,自然边坡较稳定,自然坡度20。~25。,山岭呈近南北图2进口段边仰坡加固立面图向,山脊(顶)浑圆状。进口处地面高程378—383m,

5、(2)对隧道进口段左右洞洞顶及外侧范围采取出口处地面高程378381m,隧道轴线最大海拔中22mm砂浆锚杆处理喷射混凝土挂网进行支护收稿日期:2013一O1—25加固,确保县道的整体稳定性(见图3a.)。作者简介:张裕标(1977一),男,福建三明人,工程师,从事工(3)将原设计C15片石混凝土套拱基础更改为程技术管理工作。2013年4月第4期城市道桥与防洪科技研究179重载交通作用下某斜拉桥疲劳损伤研究王呜军(常州市市政管理处,江苏常州213002)摘要:该文以某公铁两用斜拉桥为背景,引入基于热点应力的s—N

6、曲线,对重载交通作用下考虑公铁联合作用的结构疲劳损伤进行了研究。文中通过交通量调查获得共35个交通量样本数据,根据等效损伤原理得到典型疲劳车型和车辆荷载谱,应用Monte—co方法和Miner线性损伤准则计算了典型构造细节的损伤度;为研究重载交通的影响,考虑了各疲劳车型超载一定比例和仅某种车型超载两种情况,探讨了重载交通对结构构件损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按目前的交通状况预测,大桥疲劳寿命满足设计要求,随超载车数量占总交通量比例的增加,构件疲劳损伤度迅速增长,相比其它车型,5轴以上车辆超载时损伤度有了明显的增加

7、。关键词:斜桥;重载交通;疲劳荷载谱;Miner准则中图分类号:U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7716(2013)04—0179—040引言载交通对上述损伤度较大杆件的疲劳累积损伤。1工程概况疲劳是由反复荷载引起的累积损伤过程,影响结构构件疲劳性能的参数很多,其中包括应力某连续钢桁结合梁斜拉桥跨径布置为120m-t-参数(如应力幅、加载频率)、构件几何和材料特征5×168m+120m。主桁采用无竖杆的三角形桁及外部环境等,本文着重讨论重载交通对结构疲式,横向布置为三片桁,中桁垂直,边桁倾斜。主塔劳损

8、伤的影响。研究表明重载交通增大了结构构为钢箱结构,设置在中桁,塔梁固结。塔高37m,每件的活载应力幅,加速结构的累积损伤,导致结构个主塔布置有5对拉索。主塔立面布置为“人”字疲劳寿命迅速下”。已有研究针对重载交通对桥形,从塔顶的单箱截面向塔根渐变为双箱截面,塔梁的疲劳损伤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跨径公路桥或铁根部双箱间距12m,连接在支点两侧的上弦节点。路桥,且车辆调查数据样本较少,疲劳损伤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