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独生子女的社会交往能力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独生子女的社会交往能力

ID:36722638

大小:343.9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4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独生子女的社会交往能力_第1页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独生子女的社会交往能力_第2页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独生子女的社会交往能力_第3页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独生子女的社会交往能力_第4页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独生子女的社会交往能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独生子女的社会交往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独生子女的社会交往能力——基于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比较研究肖富群摘要:文章利用对广西阳朔县436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问卷调查资料,以同龄非独生子女作为比较对象,探讨了没有兄弟姊妹的生活经历是否会给农村独生子女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带来影响这一问题。研究发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独生子女的社会交往能力与非独生子女没有显著差别,其社会交往能力发展是正常的。关键词:农村;独生子女;社会交往;差别一、研究问题与文献回顾独生子女的社会交往能力怎么样?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社会交往能力上有没有显著差别?社会经验中的刻板印象往往是,独生子女“不善于与人交往”,“孤僻”,“不合群”。然

2、而,学术界对这个问题却有三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是独生子女的社会交往能力不如非独生子女。苏颂兴1997年对上海市916名15-29岁[1]的青少年的调查研究发现,独生子女的社会交往能力不如非独生子女。(苏颂兴,1997)但是这个结[2]论的科学性值得怀疑,因为作者的资料分析方法存在问题,(风笑天,2000)而且采用的指标也缺乏效度(指标为“害怕被孤立”、“朋友在不同年龄层次上的分布”)。叶松庆认为大学生独生子女的社会交[3]往能力比较弱。(叶松庆,1998)该结论的客观性不足,因为支撑该结论的不是清楚规范的事实材料,而是一些泛泛的论述。第二种意见是独生子女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非独生子

3、大体一致,只有些许差别。陈科文1985年对北京市区和郊区964名4-12岁的儿童的调查研究发现,市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合群性上不存在显著差别,郊区独生女与非独生女也不存在显著差别,只是郊区独生子不如非独生子。(陈科文,1985)[4]白乙拉1992年对呼和浩特市264名5-12岁的儿童的调查研究发现,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社会交[5]往能力上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别,甚至有些方面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强。(白乙拉,1992)范存仁、万传文等人1994年对西安市787名小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人际关系上没有显著差别,但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感强一些,独立性差一些。(范存

4、仁,万传文,林国彬,荆其诚,1994)[6]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课题组1997年对全国12个城市3173名10-15岁的独生子女的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独生子女的伙伴关系是良好的,只有少数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有点问题。该研究的对象只有独生子女,没有非独生子女,这个结论不是与非独生子女相比较而得出来的,因而判断独生子女伙伴[7]关系好坏的标准存在较强的主观性。(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课题组,1997)范丹尼和鲍斯顿两位美国学者对发表在1925-1986年间的115篇关于独生子女的文献进行研究发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8]女在社会交往和适应性方面没有什么差别。(范丹尼,鲍斯顿,19

5、96)第三种意见是独生子女的社会交往能力好于非独生子女。风笑天在1996年和1998年分别对湖北省5个城市、全国14个城市的中学生进行的调查研究发现,独生子女的孤独体验更少,社会交往能力更[9]强,(郝玉章,风笑天,1997)而且所有的指标都显示独生子女的社会交往能力优于非独生子女。(风[10]笑天,2000)王晓辉利用同一资料做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发展社会交往能力方面,独生子女比非独[11]生子女拥有更有利的条件。(王晓辉,2002)景怀斌1997年对广州市的1150名大学生的调查研究发[12]现,独生子女的乐群性高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更乐于和善于与人交往。(景怀斌,1997

6、)1就已有的文献来看,研究结论更有利于独生子女。支持第一种意见的两项研究并不能说明独生子女的社会交往能力不如非独生子女。支持第二种意见的五项研究基本上肯定独生子女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非独生子没有根本性的差别,部分对象和指标存在差别并不是根本性的。支持第三种意见的四项研究都认为独生子女的社会交往能力比非独生子女更好。而且这四项研究做得更规范一些,结论的可信度更强。综合起来,基本的结论就是,独生子女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非独生子女没有根本差别,甚至独生子女的社会交往能力比非独生子女更好。但是现有的研究至少有两处不足。一是几乎所有的研究对象都是城市独生子女,没有涉及到真正的农村地区的独生子女。在

7、我国,城市和农村几乎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差别很大。农村地区的独生子女在社会交往能力发展方面表现出什么样的特征呢?我们还没有相关的研究给出答案。二是上述研究几乎都是通过测量独生子女与同辈群体之间的交往来探讨其社会交往能力,或者干脆就没有做出区分,笼统地谈论社会交往。其实,对于儿童来说,社会交往能力既体现在横向的同辈群体交往上,也体现在纵向的与成人之间的交往上。测量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应该是多维度的。上述两处不足正是本文试图改进的地方。本文试图对社会交往进行多维度的操作,采用更丰富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