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岩沉积环境

碳酸岩沉积环境

ID:36733586

大小:4.90 M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5-14

碳酸岩沉积环境_第1页
碳酸岩沉积环境_第2页
碳酸岩沉积环境_第3页
碳酸岩沉积环境_第4页
碳酸岩沉积环境_第5页
资源描述:

《碳酸岩沉积环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碳酸盐沉积环境分享海洋碳酸盐沉积环境现代碳酸盐岩的分布特征  分布地带:碳酸盐沉积主要分布于低纬度(南北纬30o左右)的清澈、温暖、滨浅海地带  条件:浅水、暖水、清水、阳光充分、没有大量细碎屑沉积物的注入。  生物:钙藻大量繁殖,珊瑚礁发育。  沉积物:主要是两类沉积物(1)颗粒碳酸盐(贝壳砂、鲕粒砂、葡萄状团块、球粒);(2)造礁生物粘结岩。少量灰泥  在南北纬40o之间的深海盆地底部,有大量浮游生物碳酸盐沉积。浅海碳酸盐的发育与藻类有密切关系  在水深15m中所产生的CaCO3比深陆缘海每单位面积的CaCO3多几倍。  主要与浅水绿藻及蓝绿藻特别丰富有关。由于藻类的光合作用,从海水中吸收

2、大量CO2,从而促使海水中的CaCO3过饱和而沉淀出文石质灰泥,而且钙藻的外壳也是文石质灰泥(成为颗粒的主要供给者)。藻类繁盛提供了大量碳酸盐沉积物。浅海碳酸盐的发育与生物有密切关系    藻类的生活需要温暖、浅水、清洁透光环境。    海水浑浊妨碍光合作用,阻止钙藻生长,堵塞底栖生物的摄食器官,影响其繁衍(妨碍了大量碳酸盐颗粒的产生)。    海水太深,阳光和氧气不足,对藻类和底栖无脊椎动物生长都不利。    海水太深,水压大,溶解CO2多,CaCO3不饱和,因此深水不会有大量碳酸盐的产生。    深水碳酸盐沉积物主要靠海水表层浮游生物(颗石藻、有孔虫、翼足类等)和浅水陆棚区漂运来的灰泥或粉

3、屑。浅海碳酸盐颗粒的复杂成因    内(源)碎屑:盆地内准同生改造的碳酸盐颗粒。    内(盆内):直接来源与准同生改造;成分:碳酸盐。    在海岸高能带,由于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使碳酸盐沉积物发生簸选,将细粒碳酸盐带走,而留下各种砂砾级碳酸盐颗粒,形成各种砂砾屑滩、介壳滩、沿岸砂坝、砂咀、滨外砂堤、砂洲、潮汐三角洲、潮汐砂坝等(西沙群岛)。    细粒碳酸盐(灰泥、粉屑)沉积在:  (1)较深水盆地区:陆棚边缘、障壁砂坝前缘的较深水区(滩前、滩间)。  (2)较低能的浅水区:障壁后的泻湖及潮坪区。碳酸盐与生物和生物礁    碳酸盐沉积物主要是生物成因的。    生物遗体和生物作用。  

4、  些生物能适应高能环境,具有抗浪的生态本能,它们在高能环境下原地生长聚集成为礁体。    在高能带,由于向岸的波浪和潮汐作用,较深部的海水能够沿着斜坡上升到浅水区,使其温度剧然升高,水压降低,CO2迅速释放,促进了CaCO3大量沉淀。同时,从深水带来大量养料,有利于造礁生物的生长。所以,在沿岸高能带常形成岸礁,在滨外或陆棚边缘高能带常出现堤礁或堡礁(Barrierreef)。  生物礁  澳大利亚的大堡礁-GreatBarrierReef  世界上有一个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它就是有名的大堡礁-GreatBarrierReef。它纵贯蜿蜒于澳洲的东海岸,全长2011km,最宽处161km。南端

5、最远离海岸241km,北端离海岸仅16km。在落潮时,部分的珊瑚礁露出水面形成珊瑚岛。无生物礁的地带    如果这些地带,持续地保持高能条件,同时,碳酸钙又过饱和,这就使造礁生物不能大量繁衍。出现明显的碳酸盐的沉积作用、胶结作用、颗粒的包壳作用等。    产生被亮晶胶结的颗粒灰岩。颗粒类型:鲕粒、砂屑、球粒、团块、核形石、生物碎屑等。    在障壁(礁或碳酸盐砂堤)后的泻湖及潮坪:是水循环受到限制的低能条件。    在炎热干燥区蒸发作用使泻湖咸化,正常海水化学沉淀CaCO3(文石)。咸化到一定程度就沉淀高镁方解石(转变为白云岩)及蒸发岩(膏盐、盐岩)沉积。生物很贫乏,仅有某些广盐性生物。   

6、 在温暖潮湿区泻湖的盐度变化不大,可出现大量绿藻、钙质海绵、苔藓虫及腕足类等,为碳酸盐沉积提供大量颗粒。    在潮坪地带由于间歇性的潮汐泛滥及陆上暴露干涸,形成白云岩以及鸟眼、干裂、纹层、膏盐晶体假象等沉积构造。  在热带多雨区,潮间坪沉积物里出现淡水沉积透镜体,造成富含半咸水植物的沼泽,或出现微喀斯特地貌,沉淀结壳状淡水方解石等。  水深5米  水深2米  多毛纲  海底  水深7m普通海綿綱  水深5米  水深7米一、碳酸盐沉积相模式1.按能量带划分的模式    Shaw,1964年,把浅海碳酸盐沉积区划分为陆表海和陆缘海两种类型,论述了陆表海的水能量特征,提出陆表海碳酸盐沉积分异主要取

7、决于海水的能量。陆表海内波浪、海流、潮汐作用是控制碳酸盐分带主要因素。    Irwin,1965年,根据Shaw的理论,进一步提出了陆表海沉积模式。按照能量,把陆源物质输入很少的陆表海(清水碳酸盐盆地)从海岸到广海方向划分为X、Y、Z三个带。    Z带:潮上低能带,波浪作用小。灰泥为主,干旱气候形成白云岩和蒸发岩。岩石有泥晶灰岩、纹层状灰岩、白云岩。常见干裂、鸟眼构造、扁平砾石、潜穴、钻孔等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