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应龙和他的融错教育

华应龙和他的融错教育

ID:36744513

大小:3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4

华应龙和他的融错教育_第1页
华应龙和他的融错教育_第2页
华应龙和他的融错教育_第3页
华应龙和他的融错教育_第4页
华应龙和他的融错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华应龙和他的融错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华应龙和他的融错教育   他曾经只是南方小城里一所农村小学的体育老师,数学只是他的“副业”;他曾经坦言,做了两三年老师了,课堂语言仍是他的软肋,上课说话时还会“打结”;他也曾因为在赛课中,遭遇不公正,没有得到他预期的名次,而倍受打击,郁闷地在乡间的小路上唱着《天上有个月亮》;他也曾写了很多稿子投到报社,却泥牛入海……所以,他曾经戏谑地称自己之所以在数学老师中“与众不同”,是因为读师范时班上成绩好的同学都去教语文了。然而,成长路上的种种困难与挫折,并没有动摇华应龙老师“当一个好老师”的信念。他怀抱着

2、对数学课堂的理想,对孩子们的热爱,继续着他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在不断反思中完善着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前进。就如海明威所说:“人最难超越的是自己,当我们超越了自己,人生就进入了新的境界。”如今,华应龙老师已从一名乡镇教师成长为全国知名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更荣获了首批“首都基础教育名家”称号,成为李烈校长口中最引以为豪的“北调的南‘龙’”。与此同时,他的教学视野、教学方法、教学思想也在成长的蜕变中,完成了“质”的飞跃——传承的应该是整个数学文化,而不是数学知识本身“你是带着你所了解的数学世界走进学生的

3、,而不只是一种数学教材。这样你才会感到数学教学的生动与多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数学思考也才可能丰富多彩。作为数学教师,你必须借助数学这个通道,引导学生去感悟世界的奥秘,而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数学的好玩、学数学的有趣,也就在这里。”所以,在华应龙老师的课堂上,记者真切地体味到,他教授给孩子们的,已不再是单纯的数学知识,而是整个数学文化。借助数学,他不仅引领着孩子们去探索真实的数学生活,更“不失时机”地帮助孩子们领悟人生的真谛。比如“计算器”那节课,很多孩子们其实早就会使用计算器了,那作为教师应该给孩

4、子们讲些什么呢?华老师给孩子们的课题是“我会用计算器吗?”在这节课中,华老师不仅带领孩子们认识了计算器上一些不熟悉的键,还给孩子们介绍了计算工具的发展史。在利用计算器演算的时候,华老师给孩子们出了一道 “22222222×55555555=?” 的题,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由于计算器位数不同等原因,孩子们的答案五花八门,面对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大家向老师寻求帮助。这时,华老师请学生打开装有“祖传秘方”的信封:“我相信你算完这三题后就会明白的:1个2乘1个5,2个2乘2个5,3个2乘3个5,能算吗?试试

5、看!”学生在探索中得出答案后,体会到难题可以化难为易,从而找到了解题思路。借助计算器解决计算器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才是华老师这堂课真正的目的所在。这个时候,华老师引用我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话做出总结:“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让孩子很自然地感受到了人生的哲理。在采访的时候,华老师告诉记者:“孩子在那样的环境下是很兴奋的。 玩儿过之后有笑声,笑声之后有思考。这样的课才更有意义。” 让孩子的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华老师是一位智慧的教师,所以他不断地反思,不断创新着自己的教学。在他的课堂上

6、,常常能看到“与众不同”的教学设计,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那么,这些“独特”的教学,华老师是怎么设计出来呢?“教学设计的宗旨就是要解决问题,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华老师说,“我1984年参加工作,1990年就开始到各处去讲课,公开课的经历有20年了。前10年,我设计课的理念就是要与别人不一样,你这样讲,我就不这样讲。后十年我考虑的就是解决问题,我要去思考的是这节课的传统设计存在什么问题,我要如何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华老师的这一理念在“

7、角的度量”这节课得到了充分体现。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节课下来,常常有不少学生到下课了,还是不会量角,有的连量角器都不知道怎么摆放。而教师自觉颇为言简意赅的“二合一看”等要诀,学生学得却不得要领。因此他在执教此课的时候,首先思考的就是:“这种概括为什么教学效果不好,原来的课堂存在什么问题?”经过两个星期左右的思考。华老师发现了问题所在:首先,是教师让学生量了各种各样的角,但是都是抽象的角,干巴巴的两条线所围成的图,没有让学生体验到量角在生活中很有用;此外,孩子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老师抽象概括出的要

8、诀反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阻碍了学生自由的“呼吸”。有了这样的认知,华老师很快就找到了对策——在量角器上画角,先画90度的角,这是量角器上有,再画60度,再画1度,再画157度。于是孩子们有了更多新的发现,“我能看到180个1度的角”……于是,量角的问题迎刃而解,量角的正确方法水到渠成。正如华老师说:“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抓住教学的重点,攻克教学中的难点,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孩子的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  今天孩子又会给我什么样的故事担任了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