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蝴蝶谷第一课时说课稿(原创)

台湾的蝴蝶谷第一课时说课稿(原创)

ID:36759496

大小:3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4

台湾的蝴蝶谷第一课时说课稿(原创)_第1页
台湾的蝴蝶谷第一课时说课稿(原创)_第2页
台湾的蝴蝶谷第一课时说课稿(原创)_第3页
台湾的蝴蝶谷第一课时说课稿(原创)_第4页
台湾的蝴蝶谷第一课时说课稿(原创)_第5页
资源描述:

《台湾的蝴蝶谷第一课时说课稿(原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台湾的蝴蝶谷》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台湾的蝴蝶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第19课,这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优美文章,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台湾的蝴蝶谷每年春季瑰丽而壮观的景色。全文文笔优美,词汇丰富,既能让学生感受蝴蝶谷的迷人景象,又能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的热爱之情。从教材编排来看本单元为“爱国篇”,主要教育学生热爱祖国风光和民族风情。《台湾的蝴蝶谷》位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第三篇,上承《歌唱二小放牛郎》、《鸟岛》,下跟《欢乐的泼水节》。它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转化的过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

2、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根据教材的要求,本篇课文用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随文识字并指导书写;第二课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继续随文识字,并指导书写,感受台湾蝴蝶谷的美丽。第三课时:指导背诵课文,完成课后练习。我今天说课内容为第一课时。2、学情分析:蝴蝶谷远在宝岛台湾,孩子们都没有去过那里,也没有亲眼见过那么多色彩斑斓的蝴蝶聚集在一起的样子,对蝴蝶谷的美景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且二年级的学生主要依靠形象思维,生活中的直接经验对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即使课文的语言再美,对于学生来说,也只能停留在书面字词的理解上,让他们借助课文很难让进入课文意境,难以想象出文本

3、所描绘的景象,更难以激发对祖国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因此,本课我就是借助多媒体课件来辅助突破这个难点。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本年级段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角度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14个生字,其中会写“源、茂、季、丛、赶”5个生字。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相关词语,特别是描写色彩词语的意思。(2)、能力目标:读准,读通,读熟课文,了解台湾蝴蝶谷名字的由来,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朗读课文。(3)、情感目标:从课文的语言文字材料中,初步感受蝴蝶谷景象的迷人,激发学生对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4、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再者,书上虽然有生动的插图,但对没有身临其境的人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而且孩子们对台湾的了解有限,要激发他们对台湾的热爱更有难度,因此明确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1、重点:认识14个生字,其中能正确美观的写“源、茂、季、丛、赶”5个生字。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读中初步感知、感悟台湾蝴蝶谷的美景。2、难点:在读中初步感知、感悟台湾蝴蝶谷的美景。四、说教法、学法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结合教材特点,我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随文自主识字。利用多媒体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体会、感悟,达到声音、

5、图像、文字相结合,从而指导学生读准,读通,并有感情朗读,达到内化的效果,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我及时鼓励、表扬,提高学习积极性。五、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上课一开始,我出示了中国地图,依次指出台湾是祖国的宝岛,并让学生利用“祖国、台湾、宝岛”三个词语造句,从情感上让学生知道台湾是祖国的领土,然后出示了台湾的风景图片,最后定格在蝴蝶谷图片,以“旅游”的话题创设了情境,又通过对题目的质疑,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来说

6、,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当孩子们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了一种精神的需要。”所以,当学生带着疑问要走进课文时,我呈现给孩子们的先是录音朗读,让他们从听觉上感受到蝴蝶谷的美,然后我借机引导“台湾的蝴蝶谷怎么样?”学生肯定会说(美),乘势我又说“这么美的课文想不想读好?”紧接着我提出了自由朗读课文,自学字词的要求。学生带着这种想读好课文和欣赏蝴蝶谷美景的欲望自主的走进文本,这时,学习对于孩子们来说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了一种精神的需要。初读环节学生肯定会遇到不同的字词阅读障碍,在学生自学字词之后,教师为了进一步帮互助学生扫清

7、字词障碍,读通课文,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对字词交流和内化的过程。(三)、再读课文,随文识字,感知美景。新的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准备,是“写”的基础。要内化语言,首先要加强读的训练。在读中内化字词,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为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因此,在初读课文之后为了让学生能更流利的读课文,我设计了“再读课文,随文识字,感知美景”的教学环节。这里每个自然段的朗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