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颂活页教案

雷电颂活页教案

ID:36759604

大小:79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4

雷电颂活页教案_第1页
雷电颂活页教案_第2页
雷电颂活页教案_第3页
雷电颂活页教案_第4页
雷电颂活页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雷电颂活页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彭水县实验中学备课专用笺彭水实验中学八年级(上)语文活页教案课题7、雷电颂备课教师雷洪霞执教教师授课班级授课时间课型课时2教学资源多媒体、音频教学方法1、听一读一赏一读: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悟、理解。2、课堂讨论: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形成朗读、思维、说话多维交流。3、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各种器官的感受,理解课文,走进人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一—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2、了解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

2、感及人物的性格。2、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3、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诵读,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情感目标理解并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第(1)课时教学活动设计第二次备课一、情境导入一直有着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今天我们通过学习《雷电颂》,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

3、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请同学们诵读课前阅读提示。二、了解戏剧知识、话剧《屈原》、作者,屈原及故事、写作背景1、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借助于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按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种类。从作品类型可分为:悲剧(命运悲剧、英雄悲剧、社会悲剧);喜剧(讽刺喜剧、抒情喜剧、闹剧);正剧(悲喜剧).从作品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内容可分为:现代剧、历史剧、传统剧、童话剧。从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从剧情繁简和结构上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等。2、本篇文章是一部

4、历史剧,勾画P62课下注释1,也是一部多幕剧,快速浏览P67附录话剧《屈原》。《屈原》全剧分为五幕:“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3、作者介绍创作话剧《屈原》的作者郭沫若(1892.11.16─1978.6.12)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取家乡沫水──大渡河,若水──雅河),四川乐山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历史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古文字学家、诗人、剧作家。是继鲁迅之后的又一文学大师。“他和鲁迅一样,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具的著名学者

5、。他是继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邓小平《在郭沫若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代表作:诗集《女神》历史剧第(5)页彭水县实验中学备课专用笺:《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南冠草》4、了解屈原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楚国人。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心仍系国。楚国被攻后,自投汩罗江而死。有联评为:哀怨托离骚,

6、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5、声情并茂讲屈原故事战国时代,称雄的秦、楚、齐、燕、赵、韩、魏七国,争城夺地,互相杀伐,连年不断混战。那时,楚国的大诗人屈原,正当青年,为楚怀王的左徒官。他见百姓受到战争灾难,十分痛心。屈原立志报国为民,劝怀王任用贤能,爱护百姓,很得怀王的信任。这样遭到排挤,种种诬陷接踵而至,楚王撤销了屈原的官职,被流放。当时秦国势力大,.秦攻击楚国。屈原主张联齐抗秦,遭到拒绝,几次被囚。楚国国势一天不如一天,失掉了对抗秦兵的力量。秦国占领了楚国大部分土地,楚要灭亡。屈原满腹的忧

7、愁愤恨,他写成了诗篇《离骚》。他越来越老了,但是复兴楚国的希望,却一天也没有熄灭过。楚国要亡了!他来到了汨罗江边。他在清澈的江水里看见了自己的满头白发,心里像波浪一样翻腾起来。这里的土地没被秦兵践踏过,是干净的。他解下衣服,包着江边的石头,用带子紧紧缚在自己身上。奋力向江心一跳。爱国诗人带了楚国的干净石块,很快沉了下去。这天是五月五日。百姓相信爱国诗人是不会死的,每年五月五日,他们摇着龙船,到处去寻觅诗人。他的爱国精神,已经在中国人民心中生了根。6、写作背景《屈原》1942年写于重庆。这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也

8、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期,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他是借了屈原的时代象征当时的时代。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这个剧最后终于被国民党当局禁演。三、走进课文1、三分钟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出生难字睥睨(    )  波澜(  )  发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