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

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

ID:36773489

大小:353.1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15

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_第1页
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_第2页
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_第3页
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_第4页
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单霁翔2009年5月22日城市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话题。与具有大约40多亿年历史的地球相比,人类的历史是短暂的。而与具有大约300多万年的人类历史相比,城市的历史也相当短暂。从新石器时代算起,城市历史至今只有6000多年。然而,当人类一旦走进城市,人类社会便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进程。城市既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又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家园。各个时期的文化遗产像一部部史书,记录着城市的沧桑岁月,惟有保留下来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遗产,才会使城市的历史绵延不绝,才会使今日人类发展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也才会使城市永远焕发着悠久的

2、魅力和时代的光彩。今天,我们没有必要担心列入保护的文化遗产数量太多,和全球人类共同的需要相比,和我们子孙后代的需要相比,可供我们选择保护的文化遗产已经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们应当争分夺秒地既为当代,更为后代,把更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抢救下来,列入保护之列。当前,中国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建设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展开,文化遗产和城市文化特色保护处于最紧迫、最关键的历史阶段。面对种种问题和挑战,每一座城市都必须以文化战略的眼光进行审视,从全局的和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以期得出正确的创新理念。一、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近30年来,中

3、国城市建设在众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是,一些城市在物质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的同时,在城市文化建设方面重视不够。归纳起来涉及8个方面的问题或应该避免出现的情况。由此可以看出加强城市文化建设,避免城市文化危机加剧的紧迫性。一是避免城市记忆的消失。城市记忆是在历史长河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从文化景观到历史街区,从文物古迹到地方民居,从传统技能到社会习俗等,众多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都是形成一座城市记忆的有力物证,也是一座城市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但是,一些城市在所谓的“旧城改造”、“危旧房改造”中,采取大拆大建的开发方式,致使一片

4、片历史街区被夷为平地;一座座传统民居被无情摧毁。由于忽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造成这些历史性城市文化空间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社区邻里的解体,最终导致城市记忆的消失。二是避免城市面貌的趋同。城市面貌是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凝结,是城市外在形象与精神内质的有机统一,是由一个城市的物质生活、文化传统、地理环境等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一个城市的文化发育越成熟,历史积淀越深厚,城市的个性就越强,品位就越高,特色就越鲜明。但是,一些城市在规划建设中抄袭、模仿、复制现象十分普遍,城市面貌正在急速地走向趋同,导致“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

5、样”的特色危机。各地具有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城市风貌正在消失,代之而来的是几乎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千城一面”的现象日趋严重。三是避免城市建设的失调。城市建设是为了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既包括物质环境,也包括文化环境。而城市规划则是合理配制公共资源,保护人文与自然环境,维护社会公平,弥补市场失灵的重要手段,它的根本目的不仅是建设一个环境优美的功能城市,更在于建设一个社会和谐的文化城市。但是,一些城市在建设中缺少科学态度和人文意识,往往采取单一依赖土地经营来拉动经济的增长方式,导致出现“圈地运动”和“造城运动”。一些城市盲目追求变大、变新、变

6、洋,热衷于建设大广场、大草坪、大水面、景观大道、豪华办公楼,而这些项目却往往突出功能主题而忘掉文化责任。四是避免城市形象的低俗。城市形象是城市物质水平、文化品质和市民素质的综合体现。既表现出每个城市过去的丰富历程,也体现着城市未来的追求和发展方向。美好的城市形象不仅可以实现人们对城市特色的追求和丰富形象的体验,而且可以唤起市民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但是,一些城市已经很难找到层次清晰、结构完整、布局生动、充满人性的城市文化形象。不少中小城市盲目模仿大城市,至今仍把高层、超高层建筑当作现代化的标志,寄希望于在短时间内能拥有更多“新、奇、怪

7、”的建筑,以迅速改变城市的形象,结果反而使城市景观变得生硬、浅薄和单调。五是避免城市环境的恶化。城市环境是城市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系统。城市环境与城市的生态发展密切相关,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好的城市环境不但可以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可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今天,研究城市环境的基点应是如何使城市既宜人居住,又宜人发展。但是,一些城市以对自然无限制的掠夺来满足发展的欲望,致使环境面临突出问题:空气污染、土质污染、水体污染、视觉污染、听觉污染;热岛效应加剧、交通堵塞加剧、资源短缺加剧;绿色空间减少、安全空间减少、人的活动空间减少。不少文

8、化遗产地也出现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趋势。六是避免城市精神的衰落。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核,是对城市文化积淀进行提升的结果。城市精神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发挥着异常重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