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使用寿命概述》PPT课件

《汽车使用寿命概述》PPT课件

ID:36798652

大小:500.6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10

《汽车使用寿命概述》PPT课件_第1页
《汽车使用寿命概述》PPT课件_第2页
《汽车使用寿命概述》PPT课件_第3页
《汽车使用寿命概述》PPT课件_第4页
《汽车使用寿命概述》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汽车使用寿命概述》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汽车的使用寿命第一节汽车使用寿命概述第二节汽车使用寿命评价指标第三节更新理论第四节更新时刻的确定第五节总成互换修理的汽车寿命第一节汽车使用寿命概述定义汽车使用寿命,是指从汽车开始使用到不能使用之间的整个时期。它可以用累计使用年数或累计行驶里程数表示。一、相关规定1991年国家首次规定了汽车报废条件,即累积行驶70万km或使用价值的应予以报废。1992年国家规定,汽车累积使用年限在12~14年应报废。1997年国家发布的《汽车报废标准》规定,按车型和用途汽车报废里程为30~50万km,更新报废年限为8~10年;经修理和调整后仍达不到《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要求的,应予以报

2、废。若按表准已达到报废行驶里程和使用年限,但经严格检验,技术性能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可延缓报废,但不得超过报废年限的一半(4~5年)。2000年底国家有关部门将非营运载客汽车和旅游载客汽车的使用年限及办理延缓的报废标准调整为:9座(含9座)以下非营运载客汽车(包括轿车、含越野车)使用15年;旅游载客汽车和9座以上非营运载客汽车使用10年;但旅游载客汽车和9座以上非营运载客汽车可延长使用年限最长不超过10年。工业发达国家汽车的平均使用寿命一般为7~12年。我国交通系统过去执行汽车折旧制度。规定在汽车达到折旧期后,需要经过技术鉴定,才允许车辆报废。由于折旧率过低,车辆得不到及时更

3、新,老旧车的比重大,使企业的技术经济指标落后。以某地调查数据(表9-1)为例,汽车行驶里程(60~65)×104km区段比行驶里程在(30~35)×104km,燃油费用上升18.8%,维修费用上升22.13%,车吨月产下降11.6%,运输成本上升5.7%。表9-1某地中型货车行驶里程与技术经济指标行驶里程区段(104km)期内换算周转量(tkm)维修费用(元/ktkm)燃料费(元/ktkm)运输成本(元/ktkm)利润(元/ktkm)5~10305751.422.9146.23146.0443.7730~35486093.423.0541.47139.3944.9160~6

4、5430572.328.1549.26147.2633.6575~80450480.822.5844.85135.0462.9490~100512877.430.0944.50146.5735.22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对国产主要车型进行经济使用寿命研究。采用按车辆累计行驶里程分组抽样的方法,对6000多台车辆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见表9-2。表9-2国产汽车经济使用寿命车型解放黄河客货客货年限(年)99109里程(104km)45405040表9-2中的使用年限是按全国年平均行驶里程(货车4.5×104km,客车5×104km)计算的。我国地域辽阔,汽车技术水平和使用条件

5、不同,车辆使用强度差别很大,因而各地的汽车经济使用寿命也必然不同。若全国专业运输车辆平均水平定为1.0,各地可按表9-3中的修正系数对表9-2中的年限或里程进行修正。表9-3载货汽车使用寿命修正系数车型道路条件特殊作用条件城市运输良好差解放客1.1~1.30.85~0.950.8~0.9货0.9黄河客货0.9表9-3中良好道路系指国家道路等级中的一、二、三级道路,好路率在35%~50%以上;差路指国家等级以外的道路,好路率在30%以下。特殊使用条件,是指在一些特殊自然条件下使用的车辆,包括寒冷、沿海、风沙区和山区等。汽车运输企业适时更新车辆可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例如,国产某

6、型汽车在80万km的行驶里程内,更新周期40万km的车辆比更新周期80万km的车辆可多得利润10521元,节约燃料6.2t。汽车运输企业按经济使用寿命更新车辆,通常需考虑以下几个问题:更新周期确定。汽车更新须讲究经济效益,通过经济分析和比较,对汽车的自然寿命和经济寿命进行分析计算,以确定汽车的最佳更新周期。更新资金。应通过适当提高折旧率,并将积累的折旧费用作更新资金。更新车辆车型选择。各地使用条件相差较大,运输货物千差万别。在更新车辆时,应根据最佳经济原则,选择适用车型。报废车处理。报废车收购机应允许车主从报废车辆上拆下经鉴定可用零件。汽车制造厂家和零部件生产厂商应探索汽车

7、零部件的再生利用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