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例分析报告

地理课例分析报告

ID:36812612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5

地理课例分析报告_第1页
地理课例分析报告_第2页
地理课例分析报告_第3页
地理课例分析报告_第4页
资源描述:

《地理课例分析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有效提问——一堂初中地理课堂的观察报告唐庄初中曹新峰摘要:本文针对目前课堂提问随意、低效的现象,以观察一堂初中地理课为例,深入实践发现具体课堂提问存在的弊端,并从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反思这三个方面提出了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关键词:有效提问;地理课堂一、观察缘由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对课堂提问亦提出了要求。强调要给学生留下问题,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提问新模式。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和思考,让学生以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知识。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问通常以教师为主导并进行严格

2、有序地控制。即教师备课时先把问题设计好,然后在课堂上一一提出,学生回答后用统一的标准答案来评价。这种提问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如何提问,提什么问”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课堂观察与传统意义上的听课不同,听课时缺少主题、针对性不强,课堂观察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如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依据一手资料来做相应的研究。笔者选择课堂观察这样一种形式,以期在实践中能够发现课堂提问的弊端,试图找到有效提问的一些策略。二、观察设计

3、本次观察对象为X学校初一年级的一位地理老师A,执教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臵、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一同参与观察的人员有教科室、地理教研组和教务处。本次观察的过程一共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制定观察方案阶段,即明确观察主题、观察内容、观察工具、观察方法、以及观察成员分工。二是现场阶段,主要是观察与记录,包括教师提问的数量、具体内容、学生的应答方式、教师的理答情况,以便课后进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三是反思阶段,即对一手资料进行相应的整理,将所有的问题进行分类处理,例如问题可分

4、为有效的、低效的和无效的,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讨论。三、观察结果分析经过分析,得出以下结果:首先,从量上来看,教师提问的数量总共有23个。其次,从质上来看,其中有效问题8个、低效问题10个、无效问题5个。经过课后交流,发现A老师存在几点疑惑:大部分问题并没有在教案上明确标出,只是上课随机抽问,提问不过是将整个课堂串连起来的润滑剂,并不知道问题还要事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就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评价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却不清楚课堂提问还要考虑到问题的有效性,提问只是为了避免“满堂灌”;到底什么样

5、的问题才算是有效提问,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更不要说课堂上的具体操作了。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目前课堂提问主要存在以下一些主要问题:(一)提问采取随机的形式,信手拈来,没有事先精心设计A老师教案上有记录的问题一共有6个:分别为询问去东南亚的心情(教师讲解采取导游的形式)、狮城指哪个国家、如果去的话应该带些什么东西、带这些东西的原因、东南亚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东南亚有哪些农作物。而其余的问题则是课堂上随机抽问的,即讲到该处,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口发问。取决于教师的思路和语言习惯,并没有做到课前对问题进行

6、精心设计。(二)对问题的难易程度把握不准A老师的提问中有难度、整体性的问题少,容易的、无意义的、细小零碎的问题多,其中容易和无意义的问题占绝大多数,甚至反复出现一些类似的问题或是口头禅;二选一的......选择性提问亦充斥课堂,如季风气候的雨季一般是在夏季还是在冬季;提问没有难度和整体性,造成低效提问数量增加,这样会导致学生思维迟缓,不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浪费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剥夺了学生思考、朗读的时间,影响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三)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如在活动课练习时,说出东南亚哪些

7、国家与中国相邻、哪个国家是内陆国、哪些国家是临海国、哪些国家是岛国,学生要在地图上一一找出。由于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做题速度也不尽相同。A老师只等个别学生说出答案后便开始下一题,大部分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就被动地跳过了。课堂上,教师们往往思维敏捷,口才一流,却忽视了学生的反应情况,没有留给学生自主领悟的时间,学生忙于应付,无暇思考,或是思维停留于浅表层次,无法向纵深方向发展。面对学生不够理想的回答状况,教师势必要进行诸如“再想一想?”“还有吗?”“有补充的吗”之类的不断追问与提醒,导致问题数量增加

8、,成为低效的提问。(四)教师过多依赖提问,以致学生学习形式单一有效的提问可以串联起一堂课的知识结构体系,但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提问过于频繁,无疑会造成无效提问数量增加并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其实,过多的课堂提问往往会挤占其他诸如思考、朗读等有效的学习形式。每一个环节,教师总是以各类问题将一堂课串联起来,这样导致有些问题完全可以不问或根本不是问题却要被画蛇添足地提出来。例如,在讲解中东石油运往亚洲的线路时,问走马六甲海峡好还是往大洋洲绕道而行好,很明显的答案,而此处提问只不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