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语文《春》说课稿

上语文《春》说课稿

ID:36817499

大小:22.2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5

上语文《春》说课稿_第1页
上语文《春》说课稿_第2页
上语文《春》说课稿_第3页
上语文《春》说课稿_第4页
资源描述:

《上语文《春》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春》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课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十四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春》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因此《春》作为第四单元第一篇是其道理的,由《春》这一课开始.,继而学习后几篇课文来加深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也是有好处的。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掌握生字词B、学习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

2、言,具体地、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各种景色。C、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天”的特点。○2能力目标A、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用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描绘春天。B、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C、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3情感目标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设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发奋努力的崇高理想。[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

3、点: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方法(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教学难点:读课文,要求读出有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4○1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还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努力通过本课,做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来传达内心感受。○2校情分析: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学,农村的孩子,学习语文较被动,语感较差,语文素质的层次明显,难以用上多媒体。5教具的使用:

4、收录机、小黑板、朗读带、《春江花月夜》伴奏带。二、说教法与学法1自主学习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审美能力。(应多读少讲,以读代讲为主)过去,不知多少人读过《春》,读了多少年,但读过后有些人只能隐隐约约的记住几个词句。而有些人读过,那一片春色再也无法从记忆中抹去。两种不同的阅读结果,主要取决于读的方法。《春》这样的名篇,如果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学生永远无法领略到《春》的意蕴悠长的美。所以,我本着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思维方法,带领学生进入艺术境界,自己阅读。让课堂成为感知美、欣赏美、品味美、探讨美的自由空间,提高审美能力,进而

5、初步学会表达美和创造美。2示范分析,而后以合作、探究辅之。通过示范,学生就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分析。[说明]示范分析是根据校情来决定的。3学法指导: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采用边看、边问、边想、边读、边写。看:看课文,从中发现问题。问:指出问题。想:思考并回答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读:读顺、读流畅,读出感情。写:通过本文的学习,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写片断。4教学时数:三课时(因为乡下学生语文的底子薄)三、教学程序总的用一句概括:由表及里,循序渐进。(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我们现在正饱受着严冬的寒冷,总是希望着冬天早点过去

6、,春天早点到来,因为春能给人温暖、给人力量、给人希望、给人自然勃发。所以,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如唐朝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涌旗风”。这些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今人对春的赞美的散文。[说明]○1此设计帮助学生回忆春天美好的感受,设计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为课文教学作情感铺垫。○2诗文预先写在小黑板上,并还要多写几则,可以轻松自然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扩大教学容量。(二)听录音、学生静听,通过声音感受春色之美导语引导着学生回

7、忆春天,现在则是通过声音把学生引入春天的佳境,这样文质优美、简洁明快的散文,不必象以往急着去介绍作者,熟悉文字,而应该创设一种教学环境,将学生由课前分散的注意力转换到集中的、急于求新知的心境上来,主动配合教师学。一遍、两遍,让学生静静聆听,闭目想象,让思绪飞出教室,飞进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去采撷那一片片美丽诱人的春色。莱辛说:“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美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发现为美的。”同时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完成能力目标中的C点,也为教学难点铺平道路。(三)作者简介:(此步骤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自己查找资料完成

8、对朱自清的认识,课堂上让同学们相互补充。)[说明]设计这一步骤是因为朱自清是一位现代著名作家,对他应作多了解。(四)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特别是一些多音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