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四则_教案1

寓言四则_教案1

ID:36822476

大小:4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6

寓言四则_教案1_第1页
寓言四则_教案1_第2页
寓言四则_教案1_第3页
寓言四则_教案1_第4页
寓言四则_教案1_第5页
资源描述:

《寓言四则_教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寓言四则》教案1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课标要求】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分析故事情节,学习改写、编写寓言,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教学内容分析:四则寓言有两则是选自《伊索寓言》,另外两则选自《韩非子》。前两则极具讽刺意味,作者已点明寓意:希望和结果的矛盾,是〈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讽刺性之所在;〈蚊子和狮子〉讽刺了战胜强大敌人却撞在蜘蛛网上的蚊子。〈智子疑邻〉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遭到不同对待。〈塞翁失马〉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但本课更在于灵活地分析寓意,允许从不同角度作概括。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自己

2、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习编写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从寓言中获得对生活有益的启迪。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析故事情节难点多角度概括寓意。习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修改栏教学内容师生互动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学生复述学过的寓言,讲出其中的寓意。让学生复述学过的寓言,讲出其中的寓意。2.引入寓言后,再讲解寓言的有关常识。(1)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

3、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二、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朗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读出人物的语气。2.赫耳墨斯:一笑、二想、三问(抓住笑字,赫耳墨斯形象浮现出来。)赫耳墨斯是个妄自尊大,没有自知之明的人。3.概括寓言的寓意: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三、改动寓言情节后让学生讨论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赫耳

4、墨斯和雕像者——改编篇: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庄子》《孟子》《韩非子》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印度的《五卷书》,及拉·封丹、莱辛、克雷洛夫、谢德林这些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寓言大师,都为我们留下了独特的、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寓言的世界:《寓言四则》一生扮赫耳墨斯,一生扮雕塑者,一生旁白。(揣摩人物心理);师生同评表

5、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文中人物的语气、神情学生揣摩分析学生讨论,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听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价格后,为什么一言不发,悄然离去了?他心里这时是怎么想的?显然,原文中讽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变了。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改动了故事情节的结尾)三、学生自学《蚊子和狮子》根据《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教学步骤,学生自学感知《蚊子和狮子》一文的情节、明确寓意,设疑、探究。四、布置作业:(一)根据所给的题目自编寓言:

6、1.嘴和眼睛的对话;2.树和斧子;3.筷子和勺子;4.画笔和颜料;5.猫和老鼠。要求:注意情节是否合理、情节和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一个故事最后点明寓意。(二)预习后两则寓言故事。所以寓言的寓意,是从故事情节中得来的,如果改动情节,那寓意相应也有变化。寓言是作者依据现实生活想像创造的,阅读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节;而创作寓言,更不能忽视对情节的具体想像。它的写作取决于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寓意。板书设计智子疑邻:不因亲疏而生偏见塞翁失马: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作业布置1.自编寓言故事,注意考虑情节是否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

7、一种生活道理。参考题目:①嘴和眼的对话②树和斧子2.预习《智子疑邻》、《塞翁失马》。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修改栏教学内容师生互动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昨天,我们学的是古希腊的寓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古代寓言两则。中国古代有许多这样的寓言,它们就像珍珠一样散布在古代思想家的作品中,它们作为论据来阐明事理,非常具有说服力。如:《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二、疏通文意1.全班朗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2.学生对照课文下面的注释,自学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四人小组相互交流探究。3.根据学生对文意疏通的情况,四人小组相互交流探究。4.小组提出

8、无法解决的字词,全班讨论。然后教师打出课件,学生解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