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南园访宗璞

燕南园访宗璞

ID:36831392

大小:4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6

燕南园访宗璞_第1页
燕南园访宗璞_第2页
燕南园访宗璞_第3页
燕南园访宗璞_第4页
资源描述:

《燕南园访宗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燕南园访宗璞永远的大家闺秀。这是见着71岁的宗璞的第一印象。麻白色的短发轻拢鹅蛋脸型,五官端庄清秀,肌肤仍觉细腻,中等偏高的身挑,着一袭浅蓝底碎花的真丝套裙,落落大方,毫无暮气。即便不微笑,也让人触到慈爱;哪怕不开口,也觉着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象。她居燕南园三松堂。是三松堂让我这毫无方向感的南蛮女豁然猛醒:我已走进了神圣又神秘的燕南园。幽静燕南园的居所多无院墙,只有三松堂这一排有青砖围墙,院门前还立着一对可爱的小石狮,显出古意。透过栅栏门,芳草萋萋中三松潇洒且和谐,并不见威风。便有过客伫立门前良久,想是知道三松堂的。三松掩映的青砖平房从无喧嚷之声,

2、每次经过,门扉不启,莫非主人外出了?冯家三松堂。读书人大都知晓。国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三松堂”。他的煌煌巨著《中国哲学史新编》就是在这里完成的。巨著可以说从他85岁开始重写,历经10年,完成重任,也就谢世了。真个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大师生时曾真诚感叹:我一生得力于三个女子──母亲、妻子和女儿。他的妻子任载坤先生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当时是女子最高学府,但她终把一切都给了这个家,默默担起了所有的俗务,直到1977年去世。正是宗璞的双手接过了母亲的重担,尽管她自幼体弱多病,尽管她并不擅掌勺烹饪,可她尽心尽力,支撑着父亲的身心完成巨著

3、,而她的多卷长篇《野葫芦引》第一卷出后便一搁多年!能不为憾?可为了父女挚情,值。我读中学时,便为她的《红豆》流了不少泪水。也许不全是因了故事,更是因了那拂之不去的脉脉温情。文革后,她的《弦上的梦》拨动了多少布满伤痕的心弦,优美的《三生石》奇特地写出了荒谬动乱年代中仍存在的一隅绿色,历经九死心田的温情仍不变。这两部获奖的短、中篇小说,也许作者并不是刻意为之,但它们表述的女性之间的友情,分明是今日热点女性文学的一重要命题。而《我是谁》,又不仅仅是对非常年月的揭露,其荒诞还是审美意识上的大胆的追求,像罗丹所言,很多艺术家都停留在墙的一边,很少人翻越到另

4、一边。她却是率先到了墙的另一边。这让我想起了她的姑母冯沅君,这一位五四时期的大家闺秀,以《旅行》《隔绝》和《隔绝以后》等作品而惊世骇俗,留下了那个时代叛逆之女的形象,虽然冯沅君日后走的是学者之路。记得是90年代初,我突然收到她的一封短信。原来她的朋友朱虹女士打算将我的作品翻译到美国,请她徵求我的意见。当时,我真有点傻眼了,初出茅庐的我真有点诚惶诚恐。要知道,她们都是我心仪的知识女性。我一直心存感激,后来,见过朱虹,可从未见过她。在三松堂的栅栏外几多徘徊,我不敢搅动这方宁静,又不愿守着咫尺天涯的隔绝。对整个的燕南园,我既心存敬畏,又涌动着莫名的亲切

5、。好些日子后,我写了一封短信,放进三松堂门口的木信箱里,信箱并无锁。她能收到么?没想到,第二天上午,宗璞老师就来了电话!她说,栅栏门压根就没锁的,一推就开。她不无幽默地说,你来。我们是“闲人”了。如约而至。是1999年6月5日的下午。天气炎热。轻推栅栏,就这样进了三松堂。轻揿门铃,开门的就是宗璞。很随意地说:胡辛吧。同去的还有位三峡学院的访问学者,说,真幽静、荫凉。是的,宗璞说,别人称这里是广寒宫。进到屋里,忽地有迷宫般的感觉,很有情调。至客厅,尚未坐下,见着一尊放大的黑白照,想必是宗璞散文写到的,父母游香山让人“偷拍”的合影,我在照片前默然,竟

6、一句话也说不出。曾在文章中见过大师悼亡妻的挽联,很感动:“在昔相追随,同患难,共安乐,期愿望齐眉,黄泉碧落汝先去;从今无牵挂,断名缰,破利锁,俯仰无愧怍,海阔天空我自飞。”这里是否记载着中国知识分子大国小家的心路历程?客厅里有两单一三人的一组沙发,周围的博古架、茶几十分地古色古香,架上陈列的古董也很是货真价实,书房门口观见沉甸甸的书橱一角更见古意,唯有一薄胎瓷瓶,我总有点提心吊胆,怕是出自赣地的注浆冒牌品。谈话亦很随意。问及南昌大学,说到校长的女婿还是冯家的远亲,在美国科技界发展;又问三峡工程,高峡出平湖的现状。说80年代一次笔会曾乘船游三峡,至

7、今思来,如梦如幻。那次到了重庆。又若有所思说,40年代也去过。我想,她大概想起已去世的父母和小弟了。这时,三峡学院的学者便请她什么时候去看看。她说,想去的,只是身体欠佳。她的眼睛已不好使,患白内障,几天后将去做手术,所以,最近不太看书了;耳朵也有点问题,跟她说话得哇哇叫。而她说话还跟女孩子一样的娇甜,慢声慢气的,她说话时异常平静,没有半点怨天尤人的腔调。一种超脱的宁静。说到文学,我问道,《红豆》里的主人公是否有生活中的原型?您今天如何看《红豆》?她回答说,《红豆》所写的就是当时北平的真实情况。解放前夕,她正在清华大学外文系读书。那时大学里,江玫这

8、样纯真的人的想法绝对没有假,而像齐虹这样的有国外背景的人也不是太少,他们的想法也是真实的。我不过如实写来就是了。至于今天如何看《红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