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服饰》PPT课件

《秦汉服饰》PPT课件

ID:36831765

大小:1.59 MB

页数:42页

时间:2019-05-10

《秦汉服饰》PPT课件_第1页
《秦汉服饰》PPT课件_第2页
《秦汉服饰》PPT课件_第3页
《秦汉服饰》PPT课件_第4页
《秦汉服饰》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秦汉服饰》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秦汉时期的服饰封建社会时期(前221年~前206年,秦)(前206年~220年,汉)1一、秦汉时期的思想1)秦由变法迅速强大起来,挥戈灭六国(齐,楚,燕,韩,赵,魏),统一了华夏,建都咸阳。由于秦代历时短(15年),服饰上未形成明显的历史阶段性特征。采用五德终始说,其装束以黑色为主,佩饰也十分简单,没有繁琐的冕服制。2秦兵马俑3中级军官俑的服装有两种:一种是身穿长襦,外披彩色花边的前胸甲,腿上裹着护腿,足穿方口齐头翘尖履,头戴双版长冠,腰际佩剑;第二种是身穿高领右衽褶服,外披带彩色花边的齐边甲,腿缚护腿,足穿方口齐头翘尖履,头戴双版长冠

2、。下级军吏俑,身穿长襦、外披铠甲、头戴长冠,腿扎行縢或护腿,足穿浅履,一手按剑,一手持长兵器,另也有少数下级军吏俑不穿铠甲,属于轻装。秦始皇陵1号坑出土的下级军吏俑4秦兵马俑坑,位于陕西临潼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1974年发掘后,顿时轰动了全球,被誉为“世界的奇迹”,“20世纪最壮观的考古发现”。为研究秦代武士服饰,提供了最具体的形象资料。秦军队中服装大体可分军官和战士两大类: (1)军官的服装 军官分高、中、低三级。将军俑,身穿双重长襦、外披彩色铠甲,下着长裤,足登方口齐头翘尖履,头戴顶部列双鹖[hé]的深紫色鹖冠,橘色冠带系于

3、颌下,打八字结,胁下佩剑。陕西临潼秦始皇陵1号坑出土的将军俑5秦代将军服饰复原图。这种铠甲为临阵指挥的将官所穿。胸前、背后未缀甲片,皆绘几何形彩色花纹,似以一种质地坚硬的织锦制成,也有可能用皮革做成后绘上图案。甲衣的形状,前胸下摆呈尖角形,后背下摆呈平直形,周围留有宽边,也用织锦或皮革制成,上有几何形花纹。胸部以 下,背部中央和后腰等处,都缀有小型甲片。全身共有甲片一百六十片,甲片形状为四方形,每边宽大处理厘米。甲片的固定方法,用皮条或牛筋穿组,呈“V”字形并钉有铆钉。另在两肩装有类似皮革制作的披膊,胸背及肩部等处还露出彩带结头。秦代兵

4、士铠甲展示图秦代将士铠甲图秦代将军服饰复原图秦代骑兵步兵服饰6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发掘,对于研究秦汉军事服装,有着异乎寻常的学术价值,数千兵马战车,形体高大等同于常人,服装细部一丝不苟,可供今人仔细观察。 一、秦代铠甲秦代兵士铠甲展示图。秦兵俑中最为常见的铠甲样式,是普通战士的装束,这类铠甲有如下特点,胸部的甲片都是上片压下片,腹部的甲片,都是下片压上片,以便于活动。从胸腹正中的中线来看,所有甲片都由中间向两侧叠压,肩部甲片的组合与腹部相同。在肩部、腹部和颈下周围的甲片都用连甲带连接,所有甲片上都有甲钉,其数或二或三或四不等,最多者不

5、超过六枚。甲衣的长度,前后相等。皆为64厘米,其下摆一般多呈圆形,周围不另施边缘。------秦始皇时代的坚甲利兵72)汉代(西汉:前206~23年,建都长安即今西安。东汉:25~220年,建都洛阳。):基本上是儒道两家思想占主导地位。汉初:吏黑民白的朴素,博大,庄重的服饰风貌。汉朝:服饰和整个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刘邦),重土德,尚黄色。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中西方贸易)。重“五时服色”8“五时服色”即:春着青,夏着赤,季夏着黄,秋着白,冬着皂。原因:仍“崇尚五行、五色、五方说”。木--东方和青色;火--南方和朱色;金--西方和

6、白色;水--北方和玄色;土--中方和黄色。9二、首服冕;长冠;皮弁、委貌;武弁大冠;巧士;方山冠;通天冠;远游冠;进贤冠;高山冠;法冠;鶡冠;却非冠;却敌冠;术士冠;樊哙冠;帻;巾;旄头;斗笠。10长冠:高七寸,竹皮冠,为刘家冠,多为宦官、侍者戴。武冠:形似弁,是赵武灵王仿效胡服的冠式。11冕、长冠、 武弁大冠12通天冠:高九寸,梁前有山,皇帝戴此冠并加冕板。进贤冠:粱冠前高七寸,后高三寸、长八寸的文冠。高山冠:如通天冠,高九寸,天子至仆役均戴。13通天冠、 进贤冠、 高山冠。14法冠:獬豸冠冠上做一角状,执法之冠。鶡冠:在冠的两侧插双

7、鶡尾,以示英勇。却敌冠:前高四寸,后高三寸、长四寸的卫士冠。15法冠、鶡冠、却敌冠。16远游冠: 诸王所戴,冠上有梁,梁与展筒前高起如山。17皮弁、委貌冠: 高四寸,长七寸,上小下大的弁。18帻、巾19四、佩绶与簪笔1)佩绶:是汉代服饰中的一大特色。A、佩绶除是一种装饰物外,主要作用是用来区分等级和地位高低的又一标志。B、靠绶的颜色之别,尺寸长短,花色纹样不同来区分等级。在办理公事时,认印,认绶,重于认人。C、佩绶方法:垂或盛(绶囊)2)簪笔:(文官)是汉代的一种制度,笔插于头上耳边一侧的冠内,叫簪笔,以便随身带而记事。20佩绶与簪笔2

8、1五、发式的发展1)以挽髻为主,如堕马髻,垂髾,分髾,尤喜高髻。有云“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千眉,四方且半额。”2)化妆:最有特色的为“哭啼妆”。3)首饰:以步摇最为时尚。22堕马髻23垂髾分髾步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