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

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

ID:3683928

大小:117.51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7-11-23

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_第1页
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_第2页
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_第3页
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_第4页
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_第5页
资源描述:

《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一正常与异常的概念:如何定义异常?异常心理至少应包括这些因素:(a)精神痛苦;(b)对环境知觉的歪曲;(c)不合理或无法理解的思维,情感及行为;(d)行为的不可预测性和失控;(e)脱离社会文化的”自由”;(f)不被大多数人接受;(g)违背道德和行为标准。(h)适应不良.涉及这些因素越多,就越被认为异常。异常心理的社会标准:社会适应不良异常心理的心理标准:持久的精神痛苦异常心理的生物学标准:大脑的结构或功能障碍二判断异常心理的标准1主观体验标准(心理标准):个体作为心理活动的主体和客体,观察者与被观察者持久的精神痛苦或不适,一般的防御机制和应对方式不能调节2医

2、学标准:心理异常是躯体疾病的一部分或症状表现.通常是那些与心理活动有关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导致了心理活动的明显该改变大脑的病变所致的心理行为异常医学标准的局限性心理学改变与生物学改变的不一致性心理学改变与生物学改变的不平行性检测方式的局限性病程阶段与症状形式的变化3社会适应标准:那些符合社会文化规范的心理行为就被认为是正常的,明显偏离社会文化规范的心理及行为就被认为是异常的.心理行为与社会文化的适应性4统计学标准统计学标准是通过对各种心理变量建立正常常模,就象医学诊断标准需要建立正常常模一样.以此常模作为判断正常与异常的标准心理评定量表的编制与应用优点与局限性临床上是如何判断

3、异常的?生物心理社会整合的标准医学检查:精神检查:心理评估:家属提供的情况心理异常的诊断思路: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统计学因素(一)异常心理的理论模式当今最普遍的研究异常的方法包括:(a)生物医学模式;(b)精神动力学的模式;(c)学习模式(d)社会文化理论.每种模式都有助于对异常的理解。生物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异常是躯体的生物学原因所至,如疾病、外伤、中毒或发育缺陷。按照生物医学模式,心理异常的症状表明一个潜在的生理紊乱或功能障碍可能源于基因、神经生化、神经解剖或一个疾病过程所致。从生物学机制解释异常决定治疗原则主要是躯体治疗如:化学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生物治疗。生物医学模

4、式坚持还原论的观点:认为所有的异常都可以还原到最基本的生物水平上的改变,心理现象能够简化成相应的生物学现象。2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变态心理是个体无意识冲突不能得到合理解决的结果。本能的冲动与内化的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是基本的冲突,这些冲突通常会产生焦虑。而焦虑是变态心理的根源。“正常”就是精神能量在本我,自我及超我三者间的适当分配。精神分析治疗异常的观点:精神分析法:自由联想梦的解释揭示无意识的心理冲突,在意识的层面加以解决3行为学理论异常行为是由环境决定的,是习得的。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是环境的产物,因为行为的原因是外在的治疗的观点:重新的学习,行为矫正4社会文化理论:

5、什么人有异常或什么是异常经常因社会文化的差异而存在异议.有些异常是几乎所有文化都被认为异常的.适应不良行为包括:成瘾行为病理性赌博偷窃癖购物癖搜集癖进食障碍性心理障碍(一)成瘾行为滥用、耐受、依赖、成瘾化学物质成瘾:鸦片类物质、精神兴奋剂、酒、致幻剂活动成瘾:游戏成瘾、网络成瘾其他成瘾活动成瘾行为的共同特点:心理渴求指向获得成瘾物质的行为认知歪曲人际关系困难人格改变社会适应不良(二)病理性赌博病理性赌博(也称赌博癖):是指在个人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的、频繁发作的赌博行为,且行为对社会、职业、财产及家庭价值观念与义务都造成损害。病理性赌博往往有如下的特点:参赌心切,若不能参赌,则

6、六神无主高频率、长时间参赌,乐此不疲增加赌博时间、频率和赌资,会感到满足、陶醉;常常不顾后果地增加赌注,赌资越来越大。赌博者自中有杀未遂者占13.3%,有犯罪行为者占26.7%,虐待配偶者占23.3%,虐待子女者为16.7%,失业者也较多,常在家庭和工作中遭受挫折。赌博癖:失去正常生活的快乐人格改变(三)偷窃癖偷窃癖又称病理性偷窃、偷窃狂,其特征为:病人有难以控制的偷窃欲望和浓厚兴趣,并有偷窃行动前的紧张感和行动后的轻松感。偷窃的目的不在于获得经济利益。偷窃癖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反复出现不可克制的偷窃冲动,一旦冲动出现,患者即难以控制,并想方设法完成偷窃。患者将这些物品丢弃、送人

7、或收藏,通常试图隐瞒偷窃行为,单独进行偷窃,没有同伙。在商店行窃(或其他地点)的间歇期可能会出现焦虑、沮丧及内疚,但这并不会阻止他重复这类行为。偷窃行为的特点:无明显的外在目的行窃前常无预谋行窃前强烈的行动冲动伴增加的紧张感多单独行动间歇期感后悔、自责,但不能控制下一次的行窃行为(4)购物癖购物癖是反复出现的、无法控制的、强烈的购物冲动和欲望,并只有通过购物行为才能缓解紧张、抑郁情绪时可诊断为购物癖。购物癖通常起病于青年期,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呈慢性发作性病程。发作期从几小时到几天,间歇期从几周到几年。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