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还是扼杀网络语言何去何从

宽容还是扼杀网络语言何去何从

ID:368652

大小:3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07-29

宽容还是扼杀网络语言何去何从_第1页
宽容还是扼杀网络语言何去何从_第2页
宽容还是扼杀网络语言何去何从_第3页
资源描述:

《宽容还是扼杀网络语言何去何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民视点:宽容还是扼杀网络语言何去何从?窗体顶端时间:2005年05月23日22:12我来说两句(0) 窗体底端 有奖评新闻【来源:人民网】  编者按:从早期简单易懂的“美眉”、“伊妹儿”升级到“酱紫”、“稀饭”,网络语言逐渐由网上流传开来,深为年轻人所喜爱。这种新的语言表达形式流传越来越广,冲击着语文教学,冲击着悠久的汉语和汉字,我们该如何看待网络语言流行的现状?  网络语言 时尚花哨的流行新锐  使用网语成为时髦。  走进各所大中学校,我们随处可以听见“恐龙”“青蛙”“灌水”“BF”“MM”等这样的网络语言,有的学生甚至把它们用在作文中。“周末,读大学的GG(哥哥)回来,给我带了很多好

2、东东(东西),都系(是)偶(我)非常稀饭(喜欢)的。那酱紫(这样子),偶就答应GG陪他去逛街吃KPM……”。这是天津一位中学生作文的选段。哎,如此作文,若无注解,真不知其所云何以?随着不断的使用,“Q言Q语”也就增加了幽默、诙谐等特点,得到广大网友特别是众学生的亲睐和“稀饭”,成为不少青少年挂在嘴边的常用语,他们纷纷以“Q言Q语”为时髦。谁要是在网上一本正经地和别人聊天,就会被称为“老古董”。  网言网语还会玩出啥花样?  在网络风靡之初,网上聊天最火爆,但一开始聊天的语言用的都是舶来语,如符号型的表示符,如:最普通、最基本的一张笑脸用:)来表示,通常加在句尾;非常高兴地张开嘴大笑用:D来

3、表示。随后就是一些英文的缩写语如BTW(BytheWay顺便说一句)等,然而,勤劳的网民不满足于E文,他们很快就走上具有中国特色的网上聊天之路,开发了一系列有意思的网言网语。2004年,内地的中学正式讨论“MM”之类网络语言是否可用于语文课上作文的问题时,通过网上写作而打入出版社成为“签约作家”的80位作家构成了2004年中国文化一大景观。如今,“Q言Q语”已如狂澜汹涌不停,冲击着汉语文教学,冲击着悠久的汉语和汉字。它是汉语的现代化“革命”吗?  网络语言 在演变自己中影响着社会  网语,具有演变潜力的社会变体。  网语决非糟粕。  语言本身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只要合理,总会得到承认,

4、得到发展。两千年前的荀子就曾说过:“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由此看来,网语这一语言变体中如果部分词语经过考验被人们普遍接受后,就可能进入基本词汇之列。  网络语言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网络语言对传统媒体的影响首先在于它以一种轻松活泼、幽默风趣、戏谑调侃的语态出没于传统媒体,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网络语言对传统媒体形成影响的积极意义在于,它使媒体语言的表达方式更加丰富、简洁而新鲜。一般来说,传统媒体注重对规范语言的继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而网络语言则强调对规范语言的偏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继承和偏离的相互交融会使一些精辟的网络语言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传统媒体

5、,并在媒体的表达中与规范的主流语言并存。  网语浅薄的快感带来交流障碍。  网络语言在它表现形式是汉字时,大概是不能不算汉语的。但是,别忘了,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样的汉语还是充满了交流障碍带来的阻力。一些人士爱不释“口”的另类语言:“偶稀饭粗稀饭(我喜欢吃稀饭)”……这还算正常人说的话吗?危机已不仅仅来自外语的威胁,祸起萧墙更让人忧心忡忡。使得汉语文化的被颠覆来得更直接、更容易。危机不成为危机,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危机大到让我们产生“危机是繁荣”幻觉的地步,一种是我们霸占了危机,以使它给我们带来诸多好处———比如喜欢“偶稀饭粗稀饭”所创造的浅薄的快感。  网语,宽容还是扼杀?  网语:现代汉

6、语的革命者还是污染者。网络语言的利弊需要全面分析,它很可能给现代汉语带来革命性影响,也同时给民族共同语带来巨大的污染。网络语言中的新词汇必然大量进入现代汉语的词汇库中,有许多形象生动,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词语会丰富汉语词汇。这是需要肯定的。但最值得引起注意的是网络语言对汉字使用的影响。学生因为上网人数更多,对于新奇简便和身份认同情有独钟,而且小学生对于复杂的汉字确实还不太会写,于是,受网络语言影响的孩子们用数字、字母、谐音借代的办法使用语言文字。这种由好奇、方便而采用的书写形式,很可能成为他们今后难以改变的书写习惯,进而影响汉字的纯洁和规范。  网语不是害群之马,不必大惊小怪。新新网络语言幽

7、默诙谐、风趣生动,很快成为许多学生的“新宠”,并迅速传播流行起来。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很多孩子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这些新新语言可能网下人觉得难以理解,但青少年学生们觉得非常有趣,而且在网上不用那么“一本正经”地交流,是他们在紧张学习生活中自我解压、尽情宣泄的一种方式。看来,对待网络语言,我们的态度应该是宽容、理解并加以引导。对于以各种形式出现在网上的语言,不必大惊小怪,更没必要把它们当作洪水猛兽,大加挞伐,甚至置之死地而后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