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地球的结构

1.4地球的结构

ID:36868963

大小:677.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5-10

1.4地球的结构_第1页
1.4地球的结构_第2页
1.4地球的结构_第3页
1.4地球的结构_第4页
1.4地球的结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1.4地球的结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节地球的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无法直接观察,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那么,什么叫地震波呢?地震波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做地震波.地震波类型传播介质传播速度纵波固体液体气体较快横波固体较慢思考:为什么能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的构造呢?回答:由于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地震波在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就会反射和折射现象,科学家正是利用了地震波的这种性质,通过对地震波的精确测量,透视了地球的内部

2、构造.地震波传播速度与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地壳岩石圈地幔地幔顶部地核(一)地壳什么是地壳?厚度怎样?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怎样?地壳的组成是什么?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一层很薄的固体外壳就是地壳.地壳平均厚度是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33千米;高山,高原厚度可达60-70千米;海洋平均厚度6千米.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组成地壳的元素(二)地幔什么是地幔?厚度怎样?主要物质组成及含量的变化如何?地幔可分为哪两部分,分别是什么?上地幔还存在一个什么层?

3、是如何形成的?下地幔的物质性状有什么特点?什么是岩石圈?它的厚度?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处在地壳和地核之间,又叫中间层.深度从17千米到2900千米的范围.它仍是固体,主要物质成分是铁镁的硅酸盐类,由上而下含量逐渐增加.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是软流层.可能是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衰变生热而形成的高温异常,局部熔融状态的圈层,一般认为,这里是岩浆的发源地.地壳就浮在软流层上.下地幔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增大,呈现可塑性的固体状态.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为岩石圈.平均厚度为100

4、-110千米(三)地核什么是地核?分为哪两部分?各自的厚度和物质性状如何?从古登堡面到地球核心,为地核.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地核的情况是推断出来的.在地下2900-5000千米是外核的厚度,地震波的横波消失,外核的物质呈现液态和熔融状态.在地下5000千米以下的内核一般认为呈固态.根据推断:地核的物质成分主要是铁和镍,所以称为“铁镍核心”.地球的结构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二.地球的外部圈层(一)大气圈(在第二章《大气环境》具体学习)厚度:2000-3000千米(二)水圈分类:1.按形态:液态水、

5、固态水、气态水2.按空间分布: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陆地水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3.按水的性质:咸水和淡水(三)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圈和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互相影响,共同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它的范围地上100米到海面以下200米.总之,生物的出现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作用重大.地球的外部圈层和岩石圈一起构成地球表层,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地球的圈层结构岩石圈地核地幔地壳{地球的圈层结构内部圈层外部圈层{{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地核地

6、幔地壳小结活动:请每位同学在一张白纸上草绘地球内部及外部圈层示意图(自由发挥作图,可同桌和前后桌合作)巩固提高1.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在:A盆地B平原C海洋D大陆架答案:C2.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慢,横波的传播速度较快.B纵波可以穿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物质.C横波只能穿过气态的物质.D纵波传播的速度随经过的物质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横波不变.答案:B3.关于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岩石圈是地壳部分②岩石圈是地壳加地幔两部分③软流层之上部分为岩石圈④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在一起为岩石圈

7、.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4.岩石圈的平均厚度为:A100-110千米B2900千米C2000-3000千米D60-70千米答案:A5.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在:A外地核B内地核C软流层D上地幔答案:C6.根据推测:地球内部圈层物质为液体的是:A上地幔B下地幔C外核D内核答案:C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