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门——中医西医的比较

中医入门——中医西医的比较

ID:36874420

大小:897.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5-10

中医入门——中医西医的比较_第1页
中医入门——中医西医的比较_第2页
中医入门——中医西医的比较_第3页
中医入门——中医西医的比较_第4页
中医入门——中医西医的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入门——中医西医的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问道中医之入门——我的中医学习之再思考金华市中医医院臧敏2015-06-18引言懵懵懂懂,学习中医十余载。和大家一样,科班,从中医基础至中医内、外、妇、儿、针灸等,大三开始学习经典,选读教材。虽然每门课程成绩优异,但直到这十多年之后才发觉,可能我们学习中医的方法存在问题。思考过吗?我与中医上大学前没有想法。语文、文言文基础较好,学习中医“很容易上手”,中医古文、中药、方剂都自学。但仍然对医学没有概念。大三学习经典、针灸、中内等,给韩国留学生补课,被逼发奋学习。实习时候接触病人,才体会到中医有用,但仍不得其要。我与中医捷径: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研究生阶段(类似规培生活):临床、临证。管病人

2、、思考。每一种专科病,西医治疗指南、进展,中医理法方药(仍跳不出中诊、中内,有时候会联系中基)。从医后,专科的中医、西医应用。“医工”。“十年一台阶”,如今,思考:中医的学习方法对不对?经典怎么用?处方是中药的堆砌还是落眼于每一味药?思考后,我做了什么?2021/7/30从中药学的角度学习中药。重读中基、《伤寒论》等。(没做完~~~)学习平台的应用筛选过的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医院的中医群、巴山夜语、吴门医述、中医书友会等)2021/7/30认识中医中西医异同中医课程西医课程中医课程内容西医课程内容中基(理论基础)解剖、生理、生化阴阳、五行、脏象、气血精津液、经络器官、代谢、信号传导中基(病因

3、病机)病理、病生、免疫、微生物“外感六淫”;邪正、阴阳、气血失常微生物感染、免疫应答、器官功能障碍中诊诊断学基础望闻问切、舌诊、脉诊,“证”视触叩听、理化检查,“病”中药、方剂药理中药、方剂理论、治则与治法药理学中医临床临床理法方药;辨证论治;整体观念;针药结合对因;对症2021/7/30总结:中医面对人体,利用“阴阳五行、脏象、气血精津液和经络”来认识;西医利用“遗传、器官、物质代谢、信号传导”来认识。中医发病、机理,利用“外感六淫、邪正盛衰”来认识;西医利用“病原体、免疫应答、器官功能障碍”来认识。中医诊断,望闻问切(舌诊、脉诊),重视人体动态变化、主观体验<气?>;西医视触叩听、理化,

4、重视客观形态<形?>。中医中药、方剂有理论、有治则;西医未成系统。中医临床强调理法方药、辩证、整体;西医病因、局部论治。两者都各有长短。2021/7/30我们一直在做一件事:用西医的套路在学习中医。是否可行?是好、是坏?可行。因为可以看病。“上工、中工、下工”。不好。因为理论薄弱、病机不参、应用生硬、药理未通。举例:方剂加减,加减一味、二味,有何讲究、简单堆砌吗?为何取此药不取彼药?为什么要讲究炮制?怎样改善现状?2021/7/30耐心、勤奋,补课。锻炼中医思维,临证。2021/7/30补理论基础:《中基》、《内经》、《难经》、《针灸经》。补诊疗方法:《伤寒论》(《金匮》)、《温病》、《中诊

5、》等。补治病“指南”:《伤寒论》、《温病》、《中内》等。补充,给大家思考:是《中内》中的疾病分类接近本质,还是《伤寒论》六经病分类接近本质?补治疗方法:《中药》、《方剂》、《伤寒》、《温病》、《本草纲目》、中药现代的药理研究。中医怎样看病先来看西医怎样看病。人:由细胞组成,由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等构成九大系统。+氧气疾病:细胞变性,器质改变,功能障碍。病“灶”:细胞、器官、免疫因子等。诊断过程:找到病灶,找到病因。治疗过程:拮抗剂、激动剂等。有药,能治疗,没有药,暂不能治。中医怎样看病人:是具有阴阳性质的气、血、精、津液以经络为通道组成五脏(五行)系统,并不断生克、气化的生物体。疾病:由于

6、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虫毒、外伤等打破了人体内环境平衡的状态。病位:在气、在血、在精、在津液、在经络、在五脏、在阴分、在阳分。诊断过程:找出病位,明确病性,寻求病因。治疗过程:借针、药手段,运用正确合理的理、法,阻断疾病、恢复机能。中医、西医是对认识人体及疾病的两套方法,本质上无优劣之分,可能将来殊途同归。作为现代的中医医生,需要掌握西医技能、技巧。中医、西医用于治病救人,都是手段。宏观把握,用中医思维;微观角度,用西医思维。我的思考与小结Truthcomesfrompractice希望对大家认识中医有所启发。欢迎拍砖!theen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