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何必曰利》课件

《王何必曰利》课件

ID:36875057

大小:243.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5-10

《王何必曰利》课件_第1页
《王何必曰利》课件_第2页
《王何必曰利》课件_第3页
《王何必曰利》课件_第4页
《王何必曰利》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何必曰利》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王 何 必 曰 利教学目标:1.了解孟子的义利观,进一步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2、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义利观。教学重点:领悟孟子的仁义思想。教学难点:讨论对孟子仁义思想的现实意义。背景纵览战国中期,诸侯纷纷以征伐经营天下,往往追名逐利、惟利是图。世风蜕变,江河日下;兄弟反目成仇、儿子遗弃父母、臣子不顾国君,社会尔虞我诈、弱肉强食、混乱动荡。为了改变社会现实,孟子在世人面前高高地扬起了仁义的大旗。字词梳理一.通假字①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指”通“旨”,意旨,意图二.一词多义遗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遗,遗弃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遗,

2、丢失的东西留待作遗施遗,赠给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丢失乘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乘,一车四马因利乘便乘,趁着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乘,乘坐吏士喜,大呼乘之乘,追逐三虚词而不远千里而来连词,表修饰关系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连词,表假设关系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连词,表转折关系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连词,表承接关系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连词,表转折关系以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介词,用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连词,表因果关系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连词,表修饰关系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介词,用来何以利吾国介词,凭借四.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为人臣

3、者怀利以事其君事,侍奉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利,对……有利形容词意动用法不远千里而来远,意动用法,以……为远名词意动用法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后,意动用法,以……为后五.文言句式判断句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者,……也,表判断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意念判断倒装句先生将何之?宾语前置,应为“先生将之何”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应为“未有之也‘何以利吾国宾语前置,应为“以何利吾国“整体感知《孟子见梁惠王》一文分析急功近利就会弑君杀父,躬行仁义则会忠君孝父,“先义后利”,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4、《宋牼将之楚》一文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逐利与行义的不同结果:逐利能使兄弟割袍、父子反目、君臣成仇,兄弟割袍则恩断义绝,父子反目则家将不家,君臣成仇就会国将不国;行义能使兄弟手足情深、父子共享天伦、君臣同心同德,自然也就称霸天下。第三篇短文则说明舜蹠之分在于善利之间:扬善成为圣贤之君,逐利则成为杀人魔王。学习选文第一则1、找出孟子在选文中的中心论点?“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2、说出孟子所用的论证方法?正反对比论证A、通过反面分析“利”的坏处----弑君犯上B、通过正面阐述“义”的好处----孝亲忠君首尾呼应,突出立场

5、——义先于利总结:《孟子见梁惠王》一文采用正反对比论证说理,分析了急功近利就会弑君杀父,躬行仁义则会忠君孝父,“先义后利”,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习选文第二则《宋牼将之楚》1、探讨选文论证方法:“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反面:人与人沦为利益关系,“以市道交”,会破坏社会和谐,丧失对仁义价值的关怀,最终导致国家的覆亡。“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正面:舍弃私利,用仁义来打动人,则能成就王业。结论:何必曰利正反对比论证《宋牼将之楚》说理时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学习时可抓住这一特

6、点深入剖析,体会孟子那种汪洋恣肆的语言风格。2、探讨:“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提示:如果把人生所有的东西都以“利”作为标准,那么,我们的人生是不幸的,特别在这充满商业竟争的社会,一些把感情当作交易的砝码,虽赚到了许多钱,但心灵世界是空虚的一无所有。(非标准答案)总结:行为本身是否合乎仁义,乃是行为主体判定某事当行不当行的唯一根据,至于其结果的利与不利,则不仅不应计较,而且不应考虑,甚至可以说不求。可以说,仁义所在,利亦往,不利亦往,勇往直前,万死不辞。:“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

7、惟义所在。”学习选文第三则“鸡鸣而起”分析利与善对人的发展倾向所产生的不同影响:扬善——逐利——“鸡鸣而起”一章也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可由此分析利与善对人的发展倾向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圣贤之君杀人魔王深度探究1、儒家义利观A、孔子最早提出义和利的对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B、孟子答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也把义和利看作是矛盾的,强调要“先义后利”C、后世儒者主张存义去利、讳言财利2、诸子义利观A、道家倡“无为”、“寡欲”,主张“绝仁弃义”,“绝巧弃利”。B、

8、商鞅,一反儒家义本利末思想,提出:“利者,义之本也。”C、韩非则强调政治强制与强烈的“计算之心”,完全否定道德规范对利的制约。讨论:1、孟子是否要人们完全不考虑“利”,放弃“利”呢?请说说你对孟子的义利观的理解。2、唯利是图这种价值观会造成什么样的社会弊端?谈谈你的看法。并讨论孟子义利观的现实意义。点拨:唯利是图会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