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课件4

《赤壁赋》课件4

ID:36889058

大小:4.69 MB

页数:132页

时间:2019-05-10

《赤壁赋》课件4_第1页
《赤壁赋》课件4_第2页
《赤壁赋》课件4_第3页
《赤壁赋》课件4_第4页
《赤壁赋》课件4_第5页
资源描述:

《《赤壁赋》课件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 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内容赏析】此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上片是用虚实结合的笔法,描写快哉亭下及其远处的胜景,把眼前的“快哉亭”与记忆中的“平山堂”融为一体,以虚衬实,用实写虚,表现出高远空濛的意境。下片“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三句,是对水色山光的静态描写。“忽然”两句,由静境忽变动境,词人用此高超的艺术手法

2、展现了亭前广阔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动心骇目的壮观场面,并由此生发开来,抒发其江湖豪兴和人生追求。词中白头翁的形象,其实是东坡自身人格风貌的一种象征。结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是一句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它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整首词展现出词人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风貌和豁达豪迈的情怀,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充分体现了苏词雄奇奔放的特色。2.通假举要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2.山川相缪()3.举匏尊以相属()【答案】“冯”同“凭”“缪”同

3、“缭”,连结,盘绕“尊”同“樽”,酒杯【答案】(1)名词作状语 向西、向东(2)名词作状语 向南(3)名词活用为动词 向东进军(4)名词活用为动词 打渔、打柴(5)名词的意动用法 把……当做伴侣,把……当做朋友(6)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舞动,使……哭泣(7)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水月交相辉映的江面(8)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发白,发亮6.文言句式(1)固一世之雄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何为其然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而又何羡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凌万顷之茫然()译文: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9)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渺渺兮予怀()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判断句(曹操)本是一代盖世英雄。(2)判断句 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3)被动句 这不就是曹操被周瑜围困击败的地方吗?(4)宾语前置句 为什么声音这样悲凉呢?(5)宾语前置句 我们又羡慕什么呢?(6)状语后置句 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之下游览。(7)状语后置句 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8

6、)定语后置句 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9)省略句,谓语“如”省略 将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就像大海里的一粒小米。(10)主谓倒装句 我的思绪十分悠远。7.名句积累(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______,________。(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_____。(3)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吾与子之所共食。(4)苏轼《赤壁赋》“________,________”用比拟手法借箫声写愁情。【答案】(1)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7、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3)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4)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苏轼成就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清新豪健,善于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与辛弃疾合称“苏辛”。其它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善画竹,也喜作枯木怪石,主张“神似”,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与黄庭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