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练习】《辛亥革命》(历史人教版八上)

【基础练习】《辛亥革命》(历史人教版八上)

ID:36889354

大小:46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6

【基础练习】《辛亥革命》(历史人教版八上)_第1页
【基础练习】《辛亥革命》(历史人教版八上)_第2页
【基础练习】《辛亥革命》(历史人教版八上)_第3页
【基础练习】《辛亥革命》(历史人教版八上)_第4页
资源描述:

《【基础练习】《辛亥革命》(历史人教版八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畅言教育《辛亥革命》基础练习1.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同盟会影响下的江西萍乡和湖南浏阳、醴陵地区的会党和矿工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关于这次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这次起义未能成B.领导者是刘道一和蔡绍南C.这次起义扩大了同盟会的声望D.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二次武装起义2.“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是某革命家的豪迈诗篇。因歹徒告密,其在浙江绍兴被捕遇难,此人是()A.刘道一B.秋瑾C.黄兴D.蒋翊武3.下图是1911年4月27日晨,黄兴向党人写的绝命书,表示他效命疆场,视死如归的革

2、命决心。这发生于哪一事件前()用心用情服务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畅言教育A.中国同盟会成立B.萍浏醴起义C.广州黄花岗起义D.安庆起义4.“壮哉!武昌首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伟哉!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这副对联中的“武昌首义”发生在()A.1898年B.1911年C.1919年D.1927年5.武昌起义是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是()A.爱国学生B.湖北新军C.知识分子D.地主阶级6.辛亥革命爆发后,独立浪潮迅速席卷全国,下图中首先脱离清政府独立的是()A.a—

3、湖北省B.b—湖南省C.c—安徽省 D.d—江西省7.林伯渠说:“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旨在强调()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8.历史学家陈旭麓曾说过:“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其中的“它”指的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9.梁启超评价辛

4、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10.徐中约曾说:“它结束了长达两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这里的“它”是指()A.洋务运动B.戊戌变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11.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同盟会影响下的江西萍乡和湖南浏阳、醴陵地区的会

5、党和矿工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关于这次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用心用情服务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畅言教育A.这次起义未能成功[来源:学科网]B.领导者是刘道一和蔡绍南C.这次起义扩大了同盟会的声望D.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二次武装起义12.“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是其豪迈诗篇。因歹徒告密,其在浙江绍兴被捕遇难,此人是()A.刘道一B.秋瑾C.黄兴D.蒋翊武13.“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萍浏醴起义B.安庆起义C.黄花岗起义D.广西起义14.武

6、昌起义是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是()A.爱国学生B.湖北新军C.知识分子D.地主阶级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中山材料二:湖北军政府成立时的情景(下图)。材料三: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下了一个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

7、量,它是一条分界线。——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材料一是孙中山对哪一事件的评价?该事件有何意义?(2)材料二中的湖北军政府成立于哪一年?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方面来分析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用心用情服务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畅言教育参考答案1、【答案】D2、【答案】B3、【答案】C4、【答案】B5、【答案】B6、【答案】A7、【答案】A8、【答案】C9、【答案】A10、【答案】C11、【答案】D12、【答案】B13、【答案】C14、【答案】B15、

8、【答案】(1)黄花岗起义。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2)1911年。辛亥革命(或武昌起义)。(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