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育种绪论》PPT课件

《微生物育种绪论》PPT课件

ID:36897206

大小:661.6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5-10

《微生物育种绪论》PPT课件_第1页
《微生物育种绪论》PPT课件_第2页
《微生物育种绪论》PPT课件_第3页
《微生物育种绪论》PPT课件_第4页
《微生物育种绪论》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生物育种绪论》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北方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E-mail:liuyaqin650622@163.comqq号:531453557Tel:13995380981刘雅琴2011年2月微生物育种学课程编号:12100670课程名称:微生物育种学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总学时:32学时讲课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先修课程: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工业微生物育种选育在发酵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决定该发酵产品能否具有工业化价值及发酵过程成败与否的关键。现代工业发酵之所以如此迅猛发展,除了发酵工艺改进和发酵设备更新之外,更重要是由于进行了菌种的选育及其改良

2、,为发酵工艺提供了人类需要的各种类型的突变菌株,从而使抗生素、酶制剂、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核苷酸、激素、色素、生物碱等生物活性物质的产量成倍甚至成千倍地增长,同时产品的质量也不断提高。因此,工业微生物育种对于提高发酵工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开发微生物资源,增加发酵工业产品的品种,具有重大意义。本课程为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其目的是使生物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对发酵工业所涉及的微生物育种技术的遗传学原理与相关方法有深刻的认识。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育种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包括诱变育种、基因重组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牢固掌握工业

3、微生物遗传育种最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构建工业生物技术人才全面的微生物知识体系,同时为工业生物技术领域更高层次人才培养打好基础。二、课程有关说明1.课程简介:微生物育种学以微生物遗传学为理论基础,突出育种手段和方法,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实现基因重组和遗传突变,获得高产突变株,或者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实现基因转移和重组,构建出高产目的菌,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实验科学。本课程论述了工业微生物育种的遗传学基础及其应用,对育种出发菌株的选择,各种经典的育种方法(如诱变育种、代谢调控育种、基因重组育种),近代的育种方法(如定点突变和基因工程育种

4、)进行了系统、详尽地讲解。也对菌种保藏和工业菌种与基因专利保护予以介绍。2.先期知识与能力准备:学习此课程以前,学生需已经掌握了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微生物学等课程。3.考核评分方式:闭卷笔试。4.考核评分方式:闭卷笔试。本课程为考查课,按百分制评定成绩。试题例题范围应覆盖大纲要求的有关内容。总成绩评定: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含课堂提问、到课率、作业等)占30%。理论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共32学时)6第九章工业微生物杂交育种6第八章工业微生物代谢调控育种6第七章工业微生物诱变育种2第六章工业微生物产生菌的分离筛选2第五章工业微生物育种诱变剂2

5、第四章基因突变2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基础2第二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分裂2第一章微生物育种学绪论学时内容第十章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2参考书: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周德庆编著,高教出版社,2002年微生物遗传育种学,诸葛健李华钟王正祥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分子生物学(第二版,影印本),TurnerPC,McLennanAG,etal.科学出版社,2000微生物遗传学(第三版),盛祖嘉,科学出版社,2007微生物学(第二版),诸葛健,李华钟,科学出版社,2009教材与参考书教材:工业微生物遗传育种(第三版),施巧琴,吴松刚,科学出版社,2009第一章绪论

6、主要内容:工业微生物育种在发酵工业中的地位工业微生物育种的进展工业微生物育种的方法第一节工业微生物育种在发酵工业中的地位现代发酵工业迅猛发展的原因:发酵工艺改进和发酵设备更新;进行菌种的选育及其改良,为发酵工艺提供了人类需要的各种类型的突变菌株使抗生素、酶制剂、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核苷酸、激素、生物碱、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等产品的产量成倍甚至成千倍地增长,同时产品的质量也不断提高。工业微生物育种的重要意义提高发酵工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增加发酵工业产品的品种工业微生物菌种的筛选理想的工业发酵菌种必须具有下述特性:1.纯培

7、养物;2.遗传性状稳定;3.生长速度快;4.能利用廉价、来源广、成分简单的培养基;5.忍耐不良环境能力强;6.快速生产目的产物.是工业微生物技术的关键和基础.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微生物菌种的获得❖微生物的自然分布土壤中的大量微生物已成为分离各种抗生素、生理活性物质、酶和氨基酸产生菌的主要来源。❖微生物菌种获得的途径菌种的来源工业微生物的直接来源向菌种保藏机构索取有关的菌株微生物菌种分离筛选过程(一)微生物样品的采集:1.土壤采样: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通气状况;土壤的纵剖面;土壤pH;表面的植被;地理条件;季节条件.2.根据微生物生理特点采样❖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和

8、代谢类型与其生长的环境有很大相关性;❖具有特殊性质的微生物的筛选;❖海洋微生物能够产生不同于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