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解析Word版---高考专题语文考前模拟提分卷五

精校解析Word版---高考专题语文考前模拟提分卷五

ID:36906593

大小:56.12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5-18

精校解析Word版---高考专题语文考前模拟提分卷五_第1页
精校解析Word版---高考专题语文考前模拟提分卷五_第2页
精校解析Word版---高考专题语文考前模拟提分卷五_第3页
精校解析Word版---高考专题语文考前模拟提分卷五_第4页
精校解析Word版---高考专题语文考前模拟提分卷五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校解析Word版---高考专题语文考前模拟提分卷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三语文考前模拟提分卷五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什么总是离不开诗呢?那是因为诗和我们的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这个民族把诗意看作自己民族文化的本质。说到底,西方人是用科学的方式来理解世界,而我们中国人则是用诗意的方式理解世界,这是我们特有的思维方式。   譬如说,苏东坡的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提到了一个典故:尧统治天下时,手下的法官皋陶要杀犯人,但尧反对了三次,主张不杀。主考官欧阳修特地问苏东坡这个典故的出处,苏东坡坦然回答:“何需出处!”他是根据策论的需要,自己编造出来的。还有个例子是《史记》。《史记》是司马迁写的史

2、书,但鲁迅对它有这样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里鲁迅非常含蓄地指出,《史记》其实不是真实的史书,它是散文、是诗。譬如“鸿门宴”,写得如此精彩,所有的细节都栩栩如生,但鸿门宴在历史上有没有如此真切地出现过呢?其实司马迁只是非常合理地写了一段可能是真实的历史。这就是我们中国人,那么重要的一位史学家,也是用一种诗意的方式,在为我们民族留下那样一段可能存在的历史。   我们中国文化史的核心就是诗意,或者说诗意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是为什么诗像梦一样一直缠绕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我们民族的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能够读几首诗、背几

3、首诗,因为诗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东西。   纵观我们民族的文学史,应该说它也是一部诗的历史。大家可能很熟悉胡适先生关于文学史的观点,那就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他认为中国文学是这样发展的。但你要知道,当时胡适提倡白话文,他的意思是说文学是发展的、是进化的,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完全是有理由的。为此,他需要寻找一个根据、一个史实,所以提出了关于文学史的这个观点。然而事实上,他的这个观点把中国文学史中诗的重要地位给抹杀了。诗在我们中国文学里,实际上从来都是主导文学的。唐诗不谈,宋也是以诗为主。称苏东坡为诗人他很开心,叫他词人就未必,因为词是诗之余。元明也是

4、如此。到了清代,晚清出现了一批非常优秀的诗人,在文字狱的背景下,这批文人实际上保存了汉文化的经典,清诗用了很多的文学典故,他们把诗写得非常含蓄、非常精彩。即便是小说《红楼梦》,它之所以精彩,也是因为它的诗意。整部《红楼梦》,写了许许多多的诗,但曹雪芹是根据小说中每个人的身份在写诗,因此小说中的这些诗并不能代表曹雪芹本人的最高水准。曹雪芹真正以自己的身份写的诗,流传下来的只有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这两句诗很明显有“诗鬼”李贺的味道,这也说明曹雪芹本人其实是一个诗人,而且是个非常好的诗人。(摘编自陈鹏举《用诗意理解世界,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

5、方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鲁迅的观点,《史记》其实是散文,甚至可以说是诗,而不是真正的史书。B.根据文章的需要可以编造一些典故,这属于用诗意的方式理解世界的一种形式。C.史学家可以通过一种诗意的方式,即合理的想象描写一些历史的细节来完成史书。D.诗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诗意或可称为中国文化史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苏轼的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与司马迁的《史记》作为例证来证明观点。B.文章从文化史与文学史两个角度论证用诗意理解世界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

6、方式的观点。C.文章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离不开诗的现实入手提出观点:诗和中华文化联系紧密。D.文章先提出论点,然后兼用举例论证与理论论证,摆事实,讲道理,极有说服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思维方式看,西方人理解世界偏于理性,而中国人理解世界则偏于感性。B.《红楼梦》之所以精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小说里写了许多诗,很有诗意。C.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来概括中国唐以来的文学史,是值得商榷的。D.晚清诗人在诗歌理论上已经有了自觉的选择,即诗歌要含蓄,要多用典故。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   新华网北京12月13日

7、电(记者吴植、魏梦佳)当来自汉江的一库清水从渠首倾泻而出,蜿蜒北上,泽被北方时,有一个需要我们铭记的群体——移民。为成就中国半个世纪的调水梦想,湖北、河南34万库区移民告别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水土,放弃了世世代代沿袭下来的生计,服从了迁徙再迁徙、改变再改变的命运,这是继三峡工程之后,我国规模最大的水库移民“大迁徙”,其强度之大、速度之快,在世界水利史上几无前例。没有这群人巨大的付出与牺牲,南水北调这项世纪工程不可能成功。   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跨流域生态调水工程,旨在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其中线工程于12月正式通水,主要向京津冀豫地区送水

8、。为实现中线工程调水目标,湖北省十堰市5个县市区18万多人口,以及河南省南阳市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