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件ppt

初二历史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件ppt

ID:36919387

大小:1.25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5-10

初二历史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件ppt_第1页
初二历史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件ppt_第2页
初二历史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件ppt_第3页
初二历史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件ppt_第4页
初二历史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二历史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所谓“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包含的层面:经济上的近代化(军事器物)---洋务运动政治上的近代化(政治制度)---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思想上的近代化---学西方思潮---新文化运动社会生活上的近代化经济军事政治制度思想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追求民主和科学)★★★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呈

2、现出怎样的阶段特征? 阶段特征: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由表及里。⑴洋务运动:器物层面的学习⑵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制度层面的学习⑶新文化运动:精神文化层面的学习洋务运动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代表人物目的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内容评价(地主阶级)中央:奕忻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一、创办军事工业;二、创办民用工业;三、筹划海防;四、培养人才;创办新式学堂,;性质,作用,(1)前期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办时间企业名称创办人地点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最早)曾国藩安庆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最大)曾国藩李

3、鸿章上海1866年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福州自强(2)后期创办近代民用工业求富企业名称创办人备注上海轮船招商局李鸿章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公司开平矿务局李鸿章汉阳铁厂张之洞中国近代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湖北织布局张之洞过程:19世纪60~90年代前期后期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自强”重点发展军事工业“求富”重点发展民用工业地位:作用:洋务运动的评价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1、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2、积累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3、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洋务派主观目的洋务运动实际结局破产原

4、因洋务运动积极作用维护清朝统治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宣告洋务运动破产不改变封建制度第一,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第二,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第三,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评价洋务运动动脑筋1.选择连线:把下列人物与相关的工业连接起来。曾国藩汉阳铁厂左宗棠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安庆内军械所张之洞福州船政局典型例题1、中国近代史有这么一个人物:他既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又创办洋务企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这个人物是()A曾国藩B李鸿章C左宗棠D张之洞2、“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5、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想一想,这是哪个派别的主张()A、顽固派B、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3、洋务派举办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自强新政B、发展资本主义C、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D、利用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朝统治D4、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是A、顽固派的阻挠、破坏B、洋务运动未彻底变革封建制度C、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D、未真正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B戊戌变法序幕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公车上书(1895年)1898年6月到9月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百日维新)改

6、革的主要内容类别内容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文化方面军事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汰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戊戌变法的影响1、促进了思想解放,是中国近代的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2、有利于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传播;3、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典型例题(06年通州市)康有为、梁启超作为伟大的历史人物永载史册,主要是因为他们A、发起了洋务运动B、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C、领导了辛亥革命D、参加了新文化运动下列不属于百日维新变法内容的是A.改革政府机构B.不允许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训练新式军队D.翻译西方

7、书籍,传播新思想辛亥革命成立时间:成立地点:创建者:性质:革命纲领: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三民主义:地位:中国同盟会1905年日本东京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取得胜利。意义:武昌起义标志着辛亥革命的爆发。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推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