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投资理论》PPT课件

《跨国投资理论》PPT课件

ID:36923918

大小:322.6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5-11

《跨国投资理论》PPT课件_第1页
《跨国投资理论》PPT课件_第2页
《跨国投资理论》PPT课件_第3页
《跨国投资理论》PPT课件_第4页
《跨国投资理论》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跨国投资理论》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跨国直接投资理论一、垄断优势论。由斯帝芬·海默(StephenHymer)提出,相对于证券投资理论(认为资本由高利率的国家流向低利率的国家)的缺陷,解释了跨国公司进行跨国投资参与跨国经营而不是进行证券投资的原因。他认为市场的不完全竞争(MarketImperfectionsApproach)(规模经济、技术垄断、品牌差别)导致企业必须跨国经营。企业能够跨国经营是因为具有垄断优势。他认为企业的垄断优势包含:特定优势(Firmspecific):企业的产品的差异化、品牌、特殊的营销技能。所有权优势

2、(Ownershipspecific):专利技术、规模经济、与众不同的融资能力。由于不完全竞争,跨国公司才可以在海外市场上维持垄断优势,取得高额利润。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roductlifecycle,PLC)由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弗龙(RaymondVernon)提出,他认为产品从产生到消亡经历三个周期:周期阶段特点竞争中获胜因素创新期(newproductstage)技术垄断;需求不稳定;国内产销、少量出口技术;创新成熟期(matureproductstage)技术扩散;产品定型,竞争者增多,

3、国内市场饱和;寻求到其它发达国家投资,占领市场、扩大规模成本;品牌标准化期(standardizedproductstage)技术标准化,垄断优势消失;仿造品大量出现;寻求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以降低成本成本;价格第一阶段:产品的创新阶段市场容量大,研发资金雄厚的发达国家通常在新产品开发上具有优势(一般是美国)。企业通常将研发的新产品选择在国内生产,大部分产品供应国内市场,并通过出口贸易的形式满足国际时常的需求。第二阶段:产品成熟的阶段随着产品逐渐成熟,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在其他发达国家出现仿制新

4、产品的竞争者,创新企业的技术优势出现丧失的危险,产品的成本优势显得比产品的差异优势更为重要,因此创新企业就到其它发达国家设立子公司,进行生产和经营活动。第三阶段:产品的标准化阶段在此阶段,产品和技术均已标准化,企业所拥有的特定优势完全消失,产品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价格竞争,生产的相对优势已转移到生产成本较低和劳动密集型经济模式的发展中国家。为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开始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进行直接投资,转让其标准化技术,同时大规模减少或停止在本国生产同类产品,从国外进口所需要的产品。金额创新期成熟期标准化期产品

5、生命阶段生产曲线消费曲线美国金额创新期成熟期标准化期产品生命阶段生产曲线消费曲线其它发达国家金额创新期成熟期标准化期产品生命阶段生产曲线消费曲线发展中国家三、内部化理论自1970年代中期,以英国里丁大学学者巴克莱(P.J.Buckley)、卡森(M.Casson)与加拿大学者拉格曼(A.M.Rugman)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西方学者,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不含日本)为研究对象,沿用了美国学者科斯(R.H.Coase)的新厂商理论和市场不完全的基本假定,于1960年在《跨国公司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的,建立了跨

6、国公司的一般理论: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认为: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企业在跨国经营活动中将中间产品内部化可以获得最大的利润。中间产品主要指企业用于制造其它产品的半成品以及研发、营销技巧、技术、管理技能、人员培训等无形产品。传统的理论认为由于有交易费用的存在,企业不可能从市场购买它所需要的所有东西,它必须决定是自己生产还是购买。内部化理论强调企业通过内部组织体系以较低成本,在内部转移该优势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当作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真正动因。在市场不完全的情况下,企业为了谋求整体利润的最大化,倾向于将中间

7、产品、特别是知识产品在企业内部转让,以内部市场来代替外部市场。企业将这些中间产品内部化有如下好处:1、降低交易成本。如果参与市场交易,会产生如讨价还价、监督合同执行等交易成本,把这些交易由企业内部进行,可以节约这些成本。2、避免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性由于市场不充分,中间产品的,特别是知识产品和技术密集型半成品的跨国流动更需要避免市场的不完全性。(1)利用知识产品实行差别定价,获得最大利润;(2)防止知识产品泄密;(3)知识产品定价困难。3、可以利用转移定价获取财务利益转移定价(TransferPri

8、cing)指跨国公司内部,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调补中间产品时的定价。跨国公司可以把转移定价作为一种获取财物利益的手段。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国际生产折衷论又称“国际生产综合理论”,是由英国瑞丁大学教授邓宁(J.H.Dunning)于1977年在《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和跨国企业:折衷理论方法探索》中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1981年,他在《国际生产和跨国企业》一书中对折衷理论又进行进一步阐述。该理论认为:一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具备三种优势,即所有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