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复习.doc

构造地质学复习.doc

ID:36957368

大小:3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4-30

构造地质学复习.doc_第1页
构造地质学复习.doc_第2页
构造地质学复习.doc_第3页
构造地质学复习.doc_第4页
构造地质学复习.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构造地质学复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地壳或岩石圈的地质构造的一门科学。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它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研究对象地壳(或岩石圈)在构造应力作用下的各种变形现象—地质构造。研究内容:主要研究由内动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分布和组合规律,形成机制及演化历史,并进而探讨产生地质构造的地壳运动方式、规律及动力来源。构造尺度:按地质构造规模的大小划分的级别构造尺度的划分是相对的,本教材分六级:1.巨

2、型构造2.大型构造3.中型构造4.小型构造5.微型构造6.超显微构造主要研究方法:构造解析法、比较构造学方法、地质构造模拟实验、地球动力学方法。岩层--由两个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定的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体(沉积岩层)岩层面—岩层的上、下界面。顶面—上层面。底面—下层面岩层厚度—顶、底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指成岩过程中形成的非构造变动的构造特征层理—通过岩石成分、结构、和颜色在剖面上的突变或渐变所显现出来的一种成层构造层理由:纹层(细层)、层系。层系组。层面组成层理的基本类型:平行层理、斜层理、波状层理层

3、理的识别标志:成分、结构、颜色、原生层面构造层内原生构造:1斜层理、2递变层理、3古生物化石标志层面原生构造:1波痕、2泥裂、3雨、冰雹痕及其印模4流水冲刷痕迹软沉积变形:是指沉积物尚未充分固结成岩时发生的变形。软沉积变形形成原因:负荷引起的软沉积变形、滑塌作用和滑移作用岩层的产状--指在产出地点的岩层面在三维空间的方位。水平岩层:岩层层面保持近水平状态(各点海拔高度基本相同),未经变动或变动较小的沉积地层水平岩层主要特征:1.老岩层在下(谷底),新岩层在上(山顶)2.在地形地质图上岩层出露界线与等高线平行或重合(“V

4、”);3.岩层顶、底间的高差即为岩层的厚度;4.出露宽度是顶、底面露头线的水平距离,取决于岩层厚度、地面坡度倾斜岩层:由于地壳运动,使原始水平产状的岩层发生构造变动形成倾斜岩层岩层产状要素的表示方法:方位角表示方法、象限角表示方法、岩层产状在地质图上的符号表示倾斜岩层露头界限形态—“V”字形法则:a.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露头线与等高线同向弯曲,露头线曲率<等高线曲率b.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一致,但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露头线与等高线同向弯曲,露头线曲率>等高线曲率C.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一致,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露头

5、线与等高线反向弯曲岩层的露头宽度主要取决于:岩层厚度和倾角、地面坡角、岩层倾向与坡向的关系整合接触:沉积作用基本连续,沉积物连续堆积,没有间断。新老地层之间为平行或近于平行的关系。特点:两套地层产状一致,沉积连续,生物连续,无构造变动不整合接触: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造成地层的缺失不整合的类型: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不整合存在的标志:1)地层古生物方面2)沉积学方面3)构造方面4)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方面确定不整合的形成时代:不整合面以下最新地层之后、不整合面以上最老地层之前、侵入的岩浆时代之前;剥蚀的岩浆时

6、代之后、被截切断层之后;贯穿上下两套地层的断层之前古风化壳的年代变形:物体受力后内部质点之间相互位置发生变化(形态、体积改变)五种方式:拉伸、挤压、剪切、弯曲、扭转岩石变形的阶段:1.弹性变形阶段2.塑性变形阶段3.断裂变形阶段影响岩石变形的因素:1.内因:岩石成份、结构、构造。2.外因:围压、温度、溶液、孔隙压力、时间、应力状态。褶皱:具有面状构造的岩石受力发生弯曲变形形成的构造褶皱的基本形式:背斜向斜中性褶皱褶皱几何要素:1.核部2.翼部3.拐点4.转折端5.枢纽:脊线与槽线7.轴面8.轴迹根据轴面和两翼岩层产状:

7、直立褶皱、斜歪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皱、翻卷褶皱根据褶皱对称性:对称、不对称根据翼间角的大小:平缓褶皱、开阔褶皱、闭合褶皱、紧闭褶皱、根据褶皱面(转折端)弯曲形态:圆弧褶皱、尖棱褶皱、箱状褶皱、扇形褶皱、挠曲根据褶皱中各层弯曲形态的相互关系:协调褶皱、不协调褶皱根据平面出露形态:线状褶皱:轴比>10:1、短轴褶皱:轴比3:1~10:1、穹窿(背斜)和构造盆地(向斜):<3:1  褶皱的位态分类(里卡德分类):1.直立水平褶皱2.直立倾伏褶皱3.倾竖褶皱4.斜歪水平褶皱5.斜歪倾伏褶皱6.平卧褶皱7.斜卧褶皱根据褶皱的各

8、层厚度变化和各层之间的几何关系:1)平行褶皱2)相似褶皱兰姆赛的褶皱几何分类(1967)—依据褶皱岩层等倾斜线型式及厚度变化分类:三类五型同沉积褶皱-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褶皱。特点:a.形态开阔,翼部岩层上缓下陡;b.岩层顶薄,翼厚;c.沉积顶粗,翼细。底辟构造和盐丘:由地下低密度高塑性岩层(如岩盐、石膏、泥岩、岩浆等)在差异力或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