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ID:36957422

大小:19.0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04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_第1页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_第2页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_第3页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_第4页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_第5页
资源描述: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日本的大愚良宽禅师,一直住在山脚下一座简陋的茅棚里,生活过得朴素而简单。有一天晚上行脚归去,他发现小偷光顾了茅庐。但他知道,小偷不可能找到任何财物,便脱下自己的外衣,站在门口等待。小偷出来,遇到禅师,正觉惊愕,禅师说:“我的朋友,你走大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归呀!夜深了,带上这件衣服避寒吧!”说着,就把衣服披到小偷身上。小偷满脸羞愧,低着头,慌慌张张地走了。看着月光下小偷的身影,禅师无限感慨地说:“可怜的人,但愿我能把这美丽的月亮也送给他!”第二天,禅师刚睁开眼睛,就看到他送给小偷的衣服,被叠得整整齐齐,放在门口。禅师高兴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

2、月!”第一次读到这则故事,就感慨联翩。想得最多的是“慈悲”二字——这简直就是佛教的标志。按佛教说法,“我佛”的本义,就是“慈悲”,所以这四个字,时常联袂而出,形影不离。佛家还有“大慈大悲”或“大慈悲”之说,按《无量寿经》的解说,就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以无缘无故的大悲心、大爱心度化一切众生。《妙法莲华经》里也说:“大慈大悲,常无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禅是佛教一宗,自然也承继了这种特质。尤其是那些得道的高僧大德,其宽宏体谅的悲悯,常让人不由地想起“感伤之情,慈悲之怀”。就像这则故事里的大愚良宽,他对小偷的那一怀慈悲,那发自内心的体谅与同情,真是令人感动。有时甚至想,如果

3、我们的学生,能在这样的师门里求知学习,该是多么幸福美好。盘珪永琢禅师圆寂后,一位住在寺院旁的盲人曾经感叹:“我虽是瞎子,看不到对方的面孔,却能从对方说话的声音,判断他的性格……在我所有体会中,盘珪禅师对人说话的声气,始终是真诚无伪的。每当他向人宣示快慰之情时,我只听到快慰的声气;而当他向人一吐愁肠时,我只听到愁苦的声气。那种声气,完全是从他的佛心中流露出来的。”——这样的声气,这样的感情,会让人觉得多么踏实,温暖。我所理想的教育,就应该是这样的:湿润,良善,慈悲。看到一个小女孩,把学校花房里最大的一朵玫瑰花摘下,准备拿走,老师并没有厉声呵斥,或训责,而是蹲下身去,拉着女孩的手,微

4、笑着问:“你能告诉我,这朵花拿去做什么吗?”小女孩说:“妈妈病得很重,她看不到这朵最美丽的花,我想把它带回去给她看一眼,再还回来。”老师被孩子的话深深感动,又摘下两朵玫瑰送给女孩:“这朵是送给你的,因为你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这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这位老师,就是我们熟悉的苏霍姆林斯基。刚刚从教时,我听说过一则故事:有个孩子,学习不太好,又怕同学说他笨,上课总是积极举手,但被老师抽到又回答不出来。为此他自卑而压抑。老师知道后,便跟他秘密约定:如果不能回答,就举右手,如果能够回答,就高高举起左手。那孩子因此信心大增,慢慢地,他高举左手的时候越来越多,他的学习

5、也越来越好——这位老师的做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关于教育,关于老师的教育之心。但是今天的教育,更多的是粗糙,生硬,冷漠。许多孩子,在校园里感受不到温暖,而只觉得孤独,落寞,被忽略,被歧视,甚至受威胁——那些厌学、逃学乃至辍学的孩子,除极少数由于贫困之故,大多逃不出这些原因。我家小孩,一直非常聪明,喜欢读书学习,成绩也一直算得优秀的,但在读小学时,他也曾因为对老师的惧怕,而作出逃学之举,甚至心生辍学之念,想来真是让人后怕不已。孩子的这些感受,固然与日趋僵硬、冷漠的社会文化有关,与日益浮躁、狂乱的时代病症有关,但我以为,更与和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师有关——不只是一般教师,甚至包括那些

6、所谓的“优秀教师”“知名教师”。我时常觉得:在办班收费方面,越有名的教师,来得越干脆果断;甚至有不少人,校内上课时不讲或少讲,关键内容要到校外班时才讲。倘使有孩子不愿意去,他所得到的待遇,轻则是白眼、冷落,重则是莫名的责骂、体罚。这样的教师,我们可以说是缺乏爱心,缺乏耐心,缺乏温情,缺乏责任感,缺乏事业心,但其实质,我更愿意认为,是他们缺乏最起码的慈悲心。何为慈悲心?简单说,就是慈爱和悲悯之心。而在佛家那里,它还意味着,帮助众生拔除痛苦、灾厄,得到快乐。当代佛门泰斗、临济宗第44代传人释本焕长老说,“慈悲”就是一种爱,但不是俗世儿女情长的爱,而是仁慈博爱:“仁慈济物,博爱利生”—

7、—这是佛道之本,也该是教道之根。尽管我知道,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教育至少应该尊重和敬畏每一个生命,作为教育者,至少应该有发自内心深处的悲悯情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靠近孩子,更温暖孩子;只有这样,教育才会真正渗透到孩子的血液和生命里。张文质先生曾说,教育是中年人的事业。我非常喜欢这个说法。人到中年,就会更深刻地感觉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中年教师,一般而言,都已为人父母,感受到了生命的艰辛和不易。在从事教育时,他们自然会融入自己养儿育女时的经验和情怀,用父母般的悲悯和怜爱,去理解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