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不不”施努策尔》教学设计

《“小不不”施努策尔》教学设计

ID:36959265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4

《“小不不”施努策尔》教学设计_第1页
《“小不不”施努策尔》教学设计_第2页
《“小不不”施努策尔》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不不”施努策尔》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不不”施努策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所要求的字与词;顺畅的通读全文。2、过程与方法可以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童话故事,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文章中人物的情感,联系生活将在文章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段落大意以及文章所传达的中心思想。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从前有一只草原狼的后裔,原本从小被一个富农养来当看门狗,兔子普策尔(“小不不”的母亲)把他救了出来。他们一起旅行到了大草原上,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狼

2、对普策尔的爱称是“月光的口水”,但是恢复了凶猛本性的狼要在草原上生存,却必须以她那样的小动物为食物。虽然他还是很爱普策尔,甚至为她摘来草原上仅有的带刺的蓟来送给她,充当她故乡的花朵,结果却只是扎伤了她的胸口。有一天她想去抚摸他的耳朵时却发现他嘴边沾着血迹,也知道了他是怎样残酷地把她的兔子同胞撕成碎块来喂饱自己。终于有一天,她从他身边跑开了。兔子普策尔有了孩子,叫施努策尔,人们叫他“小不不”,在施努策尔的身上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同走进德国作家沃尔夫的《“小不不”施努策尔》。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默读课文,读准

3、文章中出现的生字、生词。2.快速浏览文章,你能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吗?三、通过具体语句,理解人物性格特点1.这则童话故事的主人公是施努策尔,他为什么有这么奇怪的名字呢?(2自然段)2.你能结合文中具体语句来谈谈施努策尔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吗?主人公施努策尔是一个不听话,性格倔强,可爱,幸运的孩子。(1)3自然段中的“不假思索”反映出他做什么事情都爱说“不”,人称“小不不”。(2)他是一个“难管教的孩子”:关黑屋也不认错;母亲让他拔嫩草,他“直挺挺地站在那里,像根木头,简直就像瘫了似的。(3)他十

4、分让父母亲头疼,第四自然段集中体现了这点。(4)“他心眼好”但是就是“跳不出自己的影子。”惹爸爸生气,他很难过,但是不表现出来。(6、10自然段)(5)对于妈妈的锦囊妙计,激将法上当。(6)有疼爱他的父母亲。四、感受人物的变化1.施努策尔难道事事都说“不”吗?他一直不配合父母吗?妈妈想出了一个“锦囊妙计”——负负得正。(12自然段)2.出现漏洞。(1)施努策尔的心理变化。20自然段“越来越不安静”、“几乎啥也不吃”、“不,我不去!”的自言自语,充分体现了施努策尔的内心的挣扎,他想去接妈妈,但是倔强的本性又是他要做相反

5、的事。23自然段描写爸爸“正躺在散发出幽香的与草上打着呼噜。”与施努策尔24自然段为母亲担心形成鲜明的对比。(2)狼的表现。从31、33、35自然段中对狼恐怖的描写,都反衬出了“小不不”面对着极大的危险。(3)关注景物描写对事件的推动作用。“月亮那只玉色的大圆盘,已经高高地挂爱天空,……有一只狼叫个不停”“澄澈明亮的夜色……不过她还是高兴的。”到后来的紧张,扣人心弦,不禁让人为“小不不”捏了一把汗。母亲表面似责备的话语,其实是对有这样一个关心自己的孩子的爱。五、总结提升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2.从“小不不”

6、身上,我们可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总结出什么?第二课时一、巩固复习1.考查对生字的掌握。2.复述课文。二、读了这篇有趣的童话,你有什么感受?1.小组交流。2.汇报所得。三、积累运用1.摘抄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并积累下来2.童话《“小不不”施努策尔》是德国著名剧作家沃尔夫的代表作,请你展开合理想象,续写这个童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