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莲说》教学设计

1.《爱莲说》教学设计

ID:36993464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4

1.《爱莲说》教学设计_第1页
1.《爱莲说》教学设计_第2页
1.《爱莲说》教学设计_第3页
1.《爱莲说》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1.《爱莲说》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爱莲说》教学设计总课题第五单元总课时1第1课时课题《爱莲说》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了解作者爱莲的原因。2.品读课文,理解“莲、牡丹、菊”的形象,把握文章托物言志的手法。3.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丰富文化积累,感受君子的情怀。教学重点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丰富文化积累,感受君子的情怀。教学难点理解“莲”的君子形象,把握托物言志的手法。教学方法诵读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板书教学环节教师活动一教师导入南朝刘勰曾说:“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莲花,在中华民族观念中,素有“花中之圣”、“君子之花”的美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文人墨客对它咏赞

2、,抒情寄志。如《诗经》有“灼灼芙集”之赞美;《离骚》有“集芙蓉以为裳”之高洁追求;李白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佳句。然而.独独周敦颐的《爱莲说》却以莲花作为人格写照,更是干古绝唱.赞美了莲花亭亭玉立的绰约风姿和“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超凡脱俗的高尚情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名文。4二品析课文1读文:个别读,范读,齐读。2问题探究:作者为何爱莲呢?请结合具体的语句来分析。描写莲花的语句和君子品质之间的联系是作者爱莲的原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质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高尚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高纯洁”为什么要写

3、菊花和牡丹呢?请结合具体字词来分析。买花白居易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两个“独”字写出了作者与陶渊明不流于世俗的独特追求,有着惺惺相惜之感,也折射出内心的孤独感。这里,作者似乎把陶渊明当作了自己的知音。 “晋陶渊明独爱菊。”大家熟知,陶渊明与菊有着特殊的感情,他归隐田园后.以酒遣怀,以菊为伴,远离尘嚣.写他“独爱菊”正是对他不苟随世俗的高洁品质的赞美,显示了他对

4、世俗的倔傲态度。前面三种花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最后这三句则把莲花前提,与菊花放在一起。显然,这与上文作者流露的情感是一脉相承的,作者打破时空顺序是觉得自己与陶渊明有相似的地方,即清高、不同流合污、正直,便心生惺惺相惜之感。同时把世人追逐的牡丹放在后面起衬托作用。 4三  其次,这三句选择了感叹句、反问句和陈述句等不同表达句式,结合不同的语气词,含蓄地流露出不同的情感。把句式、语气词和表述的内容相结合,反复揣摩,我们会发现其中的情感端倪。对于菊花之爱,固然可喜但并不可取,流露出惋惜之情;对于莲花之爱,反问之中透出一种自赏自得的清高,有境界更高之意;对于牡丹之爱,则是一种

5、无奈、鄙视,甚至是对这种世风的担忧,担忧中也隐含了改变世风的些许期待。可见,在周敦颐看来,像陶渊明一样喜爱菊花的人,似知音又非真知音。   此外,将“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放在最后也表明了作者流露情感的重心所在,而这正是体现作者君子的责任与担当的地方。知人论世作者为何爱莲呢?学生先说说自己对于君子的认识和理解。补充资料: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邢,小人怀惠。”(《论语》)“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君子以教思无穷,容得民无疆。”(《易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君子既有着德行修养方面的要求,又有着社会责任与担当的要求。“君子”一词,很早就大量见于先秦

6、儒家典籍中,如《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诗经》中有诗篇《君子于役》。尤其是在儒家经典《论语》中有大量关于君子的言论,孔子因而也成为中国最早系统阐述君子思想的人。“君子”是孔子的人格理想。“中国古代文人深受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影响,一直有着‘出世’和‘入世’的选择,实际上就是‘出仕’和‘入仕’两条道路。‘出世’者往往愤世嫉俗,隐居避世。而‘入世’者则是努力为官,治理天下,施展自己的抱负。”周敦颐虽身居官场,却始终未曾放弃读书治学,著书立说,教育青年提携后进。宋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程颐、程颢,便是他在赣州一手培养出来的弟子。他做官也和别人不同,“为政精密,务尽道理

7、”,他在1045年任南安(今大余)司理参军(一种小官)时,为了一个法不当死的囚犯,和顶头上司转运使王逵据理力争,并递上辞呈,不愿为官,终于使刚愎自用的王逵有所感悟,承认自己的错误,囚不得死。《宋史·周敦颐传》记载了这样一段文字:(周敦颐)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4四小结拓展仿写吾欲读书,何如?”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二年果有得。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富家大姓、黯吏恶少,惴惴焉小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