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植物营养器官结构比较及繁殖器官结构与发育试验报告

(最新)植物营养器官结构比较及繁殖器官结构与发育试验报告

ID:37013112

大小:2.24 M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12

(最新)植物营养器官结构比较及繁殖器官结构与发育试验报告_第1页
(最新)植物营养器官结构比较及繁殖器官结构与发育试验报告_第2页
(最新)植物营养器官结构比较及繁殖器官结构与发育试验报告_第3页
(最新)植物营养器官结构比较及繁殖器官结构与发育试验报告_第4页
(最新)植物营养器官结构比较及繁殖器官结构与发育试验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植物营养器官结构比较及繁殖器官结构与发育试验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植物营养器官结构比较及繁殖器官结构与发育试验报告摘要:以掌握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根、茎、叶的解剖结构特征,及掌握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繁殖器官的基本结构,了解花部组成的生理功能,果实、种子的生理功能为实验目的,采用徒手切片法自主制片观察的方法,在观察了革命草茎横切和虉草茎横切拍下实验图片,与模式图进行比较,从而了解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的茎的初生结构,列表对他们的差异进行比较。以同样的实验方法,对牡丹木槿子房纵切、牡丹木槿子房横切、睡莲雄蕊横切及美洲商陆种子横切后,了解植物繁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同样列表对他们

2、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不同分类群营养器官及繁殖器官形态结构上的差异在系统进化史上的意义,更好的了解植物系统进化历程。关键词:吉祥草;革命草;美洲商陆;牡丹木槿;睡莲;雪松;虉草;营养器官;繁殖器官;比较;徒手切片以掌握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根、茎、叶的解剖结构特征,及掌握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繁殖器官的基本结构,了解花部组成的生理功能,果实、种子的生理功能为实验目的,根据自主观察与模式的列表比较,阐述与模式图存在差异的原因,熟悉制片操作的规范性及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自己实验摸索与查找文献归纳后,得出不同分类群营养器官及繁

3、殖器官形态结构上的差异在系统进化史上的意义,更好的了解植物系统进化历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革命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美洲商陆PhytolaccaamericanaLinn;牡丹木槿HibiscussyriacusL.;睡莲Nymphaeatetragona;虉草PhalarisarundinaceaLinn。采集于2008年6月30日于学六1.2方法:以徒手切片法处理实验材料。切片前,应先准备好一个盛有清水的培养皿,在培养皿里滴几滴染色液。用左手的拇指与食指、中指夹住实验材料,大拇指

4、应低于食指2~3mm,以免被刀片割破。材料要伸出食指外约2~3mm,左手拿材料要松紧适度,右手平稳地拿住刀片并与材料成垂直。在材料的切面上均匀地滴上清水,以保持材料湿润。将刀口向内对着材料,并使刀片与材料切口基本上保持平行,再用右手的臂力(不要用手的腕力)自左前方向右后方均匀地拉切。此时,左手的食指一侧应抵住刀片的下面,使刀片始终平整。连续地切下数片后,将刀片放在培养皿的水中稍一晃动,切片即漂浮于水中。当切到一定数量后,可在培养皿内挑选透明的薄片用低倍镜观察检查.2结果与分析2.1自主观察结果与理论模式的比较2.1.1双子叶

5、茎初生构造皮层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髓图2.1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图2.2革命草茎横切2.1.2单子叶茎初生构造维管束鞘后生导管原生导管基本组织图2.3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图2.4虉草茎横切2.1.3繁殖器官子房壁胚珠假隔膜图2.5牡丹木槿子房纵切图2.6牡丹木槿子房横切(中轴胎座,五室子房)表皮纤维层中层、绒毡层残迹药隔维管束花粉粒药隔基本组织图2.7紫玉兰花药横切面图2.8睡莲雄蕊横切图2.9美洲商陆种子横切2.2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营养器官茎(根或叶)的比较。(1)裸子植物茎的解剖结构:裸子植物茎与双子叶植物木

6、本茎相似,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次生结构由形成层产生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次生木质部可形成年轮、早材和晚材;由木柱形成层产生周皮。裸子植物茎中的次生木质部结构显得均匀整齐;裸子植物的次生韧皮部有筛胞,而无筛管和伴胞,有些裸子植物也无韧皮纤维;裸子植物多具树脂道。树脂道分布在皮层、韧皮部、木质部、髓,甚至髓射线中。树脂道通常是由两层细胞合围成的分泌管。(2):双子叶植物茎的解剖结构:茎最外面的一层活细胞称为表皮,是茎的初生保护组织。表皮细胞壁薄,外壁常加厚并角质化,在外壁之外还常堆积一层连续的角质膜,具有保护作用

7、。在茎的表皮层之内是皮层,来源于茎尖的基本分生组织,由多层细胞构成。常包括多种组织,结构比根复杂,除主要的薄壁组织外,还有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整个茎的中轴部分是维管柱,由茎尖的原形成层发育而来,过去称中柱。包括内皮层以内的全部初生结构,它占有较大的面积,这一点和根的维管柱不同,可分为维管束、髓射线和髓三部分。(3)单子叶植物茎的解剖结构:一般由表皮、机械组织、薄壁细胞和维管束所组成。茎内一般无维管形成层,所以没有次生结构,不能无限加粗。一些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有两种情况:一类的茎里有许多维管束,分散在整个茎的基本组织(薄壁细胞

8、)中,如玉米;另一类是维管束分布在茎的周围,很有规则地排列成两圈,茎表皮层的内侧,有一环厚壁组织,对于茎起着很大的支持作用。茎中心的髓部,在节间生长过程中,被破坏,形成空的髓腔,如小麦、水稻、竹等。禾本科植物茎的节间基部有居间分生组织。表1双子叶植物及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不同点表皮皮层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