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伯格》

《科尔伯格》

ID:37016554

大小:275.5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4

《科尔伯格》_第1页
《科尔伯格》_第2页
《科尔伯格》_第3页
《科尔伯格》_第4页
《科尔伯格》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尔伯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科尔伯格相关图片编辑词条专家发言消歧义参与讨论所属分类:各国人物各国心理学家各职业美国人心理学家美国人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Kohlberg,October  25,1927–January19,1987)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着重研究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国际心理学界、教育界引起了很大反响。Sincemoralreasoningclearlyisreasoning,advancedmoralreasoningdependsuponadvancedlogicalreasoning;

2、aperson'slogicalstageputsacertainceilingonthemoralstatushecanattain.目录·•生平·•西方近现代的道德教育流派·•思想来源·•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假设·•道德两难故事测验—汉斯偷药·•生平·•西方近现代的道德教育流派·•思想来源·•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假设·•道德两难故事测验—汉斯偷药·•道德发展阶段模型·•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对发展性辅导的理论意义·•对科尔伯格的评价·•相关条目·•参考资料[显示全部]科尔伯格-生平 科尔伯格劳伦斯·科尔伯格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的布隆维尔市(Bronxville)的一个富商家庭,逝于美国马萨

3、诸塞州波士顿。他在安度瓦的菲律普中学上学,高中毕业后不顾家庭反对自愿当一名商船机务士,从事协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犹太难民通过英国海防偷渡到以色列的工作。这次经历让科尔伯格对一个问题产生了终生的兴趣,即:在什么时候,一个人不服从法律和法定权威时,从道德上是有道理的,这为他日后研究道德发展奠下了基础。这次经历还给他带来了终身的疾病:他被抓住过,并在塞浦路丝的一个军营里关押过一阵子,他虽逃脱了,但却没能逃过一次寄生性肠胃感染,从此以后,这个毛病时不时地烦他,终生未愈。194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芝加哥大学,2年后获得文学学士学位,不久又获硕士学问。大学期间,心理学和哲学(特别是

4、道德学)是他最喜欢的两门课程,他很喜欢J.皮亚杰的《儿童的道德判断》,修读博士学位时本拟专攻临床心理学,但因受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影响,改而研究道德认知发展。他的博士论文题为《10-16岁学童道德思维与判断方式之发展》,是研究儿童在面对道德的两难情况时所做的推理,他假设道德的困境会使他们经由一个固定的顺序发展出更多更具弹性的道德推理。由于他的论文题目搜集资料比较困难,所以一直到1958年才完成论文获得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创下9年读完博士的记录。完成博士学位之前,1953年担任芝加哥大学副研究员,1955年任职于波士顿儿童医护中心。获博士学位后,1959年应耶鲁大学之聘担任心理

5、学副教授兼高级行为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1961年出任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1968年改任哈佛大学教育研究学院教授。科尔伯格的学术生涯和皮亚杰颇为相似,终其一生专注于研究道德认知发展问题。因此他被誉为皮亚杰之外对道德发展研究贡献最大的人。晚年时,他的慢性寄生虫性肠炎不断发作,使他常常忍受胃肠疼痛。在接近60岁的时候,科尔伯格极度压抑。他曾与一位亲密朋友谈过自杀的道德两难问题。他对这位朋友说,如果一个人对其他人有很大的责任,则这个人应该坚持下去。可是,与病魔的争斗太痛苦了。1987年他在住院的时候失踪,1月17日,他的车被发现停在波士顿港一处潮水汹涌的湿地里,3个月后,他的尸体被

6、冲到洛根机场附近。没有人知道他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过世的,不过一般猜测他是自杀而死。科尔伯格-西方近现代的道德教育流派 西方近现代的道德教育流派主要有三个,一是以法国思想家卢梭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二是源于英国思想家洛克的文化传递主义,三是开创自美国教育家杜威的进步主义。浪漫主义的哲学基础是,道德是一种源于人内心的判断善恶是非的本性,儿童有先天的善,道德教育就是创造适宜的条件,让儿童自己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本性。那些来自成人和社会的文化只会压抑他们的发展。与浪漫主义正好相反,文化传递主义认为,道德的形成恰恰是社会环境和文化作用的结果,因为人的行为和思想是能够被外在环境影响和控制的,教

7、育就是运用各种方法把知识和价值传递给学生的过程。在科尔伯格看来,这两条路线都有明显的缺陷,首先是把道德看成可变的、相对的。前者把道德看成是个人的,后者把道德仅仅看成是一种社会需要,没有最终的标准。其次,这两个流派犯了自然主义错误,即直接从“是”推出“应该”。通俗来说,“是”在这里指人类身心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心理学事实和规律,“应该”指人们希望教育所得到的好结果。浪漫主义把孩子身心的有规律性的发展直接等同于孩子善良道德的形成,主张让孩子在完全无拘无束的状态下展开其所谓的内在的善,实际上最终是取消了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