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南昌市中考物理试卷解析

2012年南昌市中考物理试卷解析

ID:37018097

大小:882.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5-14

2012年南昌市中考物理试卷解析_第1页
2012年南昌市中考物理试卷解析_第2页
2012年南昌市中考物理试卷解析_第3页
2012年南昌市中考物理试卷解析_第4页
2012年南昌市中考物理试卷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年南昌市中考物理试卷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2年南昌中考物理试卷解析一.选择题(共18分,1--6小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7、8题每题2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1.如图所示,是常见的交通标志牌,其中与声现象有关的是(  ) A.B.C.D.考点:物理常识。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物理常识以及图中的标志即可判断.解答:解:A、限速标志牌,其含义是通过此路段车速不得超过100km/h,不合题意.B、交通标志牌,图中的“20t”表示车辆限载20吨.不合题意.C、标志表示禁止鸣笛,符合题意;D、交通标志牌20km表示距南昌20km.不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是一道物理常识联系实际生活的应用

2、题,解此类题目,不仅要求我们对物理常识有系统全面的掌握,还要求我们对现实生活多留心观察.2.以下现象是自然界常见的物态变化,在其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  ) A.冰的消融B.霜的形成C.雪的形成D.露珠的形成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专题:应用题。分析: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解答:解:A、冰的消融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符合题意;B、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不符合题意;C、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不符合题意;D、露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液化是放热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

3、化的判断,以及物态变化伴随的吸放热情况,是一道基础题.3.如图所示,下列成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 A.凿壁偷光﹣﹣光的折射B.井底之蛙﹣﹣光的反射 C.猴子捞月﹣﹣光的折射D.杯弓蛇影﹣﹣光的反射考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对三种光现象的理解如下: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等;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就会发生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就是光的反射,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也是由于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

4、射.解答:解:A、凿壁偷光,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故A错误;B、井底之蛙,这是由于光是由直线传播的,只能看到头顶的一片天,故B错误;C、水中捞月,水中的月亮是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故C错误;D、杯弓蛇影是弓在液面形成的倒影,利用了光的反射,故D正确.故选D.点评:成语、诗词、歌词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要从字面去理解其含义,是一种创新的题型.4.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左滑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1的示数变大 B.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1的示数不变 C.电压表V1与电压

5、表V2的示数之和不变 D.电压表V2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不变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电流表的使用;电压表的使用;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专题:应用题。分析: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与电阻R1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总电流,电压表V1测量电源电压,电压表V2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当滑片向左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电流和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解答:解:当滑片向左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根据公式I=可知,电路电流减小,所以电流表示数减小,根据公式U=IR可知,电阻R1两端的电压减小,电源电压

6、不变,电压表V1的示数不变,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大,电压表V2的示数变大.故B正确、A错误.电压表V1的示数不变,电压表V2的示数变大,所以说电压表V1与电压表V2的示数之和不变是错误的,故C错误.电压表V2的示数变大,电流表A示数减小,所以电压表V2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变大,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欧姆定律好额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以及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还考查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规律,关键是明白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的过程中,电路电流和电压的变化.5.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7、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B.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变大 C.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 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B始终能与A的像重合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实验题。分析:(1)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2)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的大小有关,这是关键.(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

8、,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