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客家采茶戏旦角唱腔初步研究

赣南客家采茶戏旦角唱腔初步研究

ID:37026018

大小:4.49 MB

页数:81页

时间:2019-05-20

赣南客家采茶戏旦角唱腔初步研究_第1页
赣南客家采茶戏旦角唱腔初步研究_第2页
赣南客家采茶戏旦角唱腔初步研究_第3页
赣南客家采茶戏旦角唱腔初步研究_第4页
赣南客家采茶戏旦角唱腔初步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赣南客家采茶戏旦角唱腔初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赣南客家采茶戏是赣南土生土长的民间歌舞小戏剧种,俗称“灯子戏’’,又名“三角班’’。采茶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既保持自己独特的文化,又形成了与全国地方剧种相互借鉴、学习的优良品格。在演剧上形成了“两旦一丑"的模式;在剧情上、音乐上也不断发展与完善,创造了社会的乡俗与文明。本论文采用民族音乐学的理论与方法,对赣南客家采茶戏旦角艺人、演员进行了个案调查与分析,通过以徐荣秀、陈美艳、黄玉英、龙红四位不同经历、不同发展阶段的旦角艺人、演员的剧目和曲牌唱腔的比较与归纳,探求了赣南客家采茶戏旦角唱腔在音乐形态上具有高音起腔、多用羽音、擅用拖腔、润腔和紧拉慢唱等特点,以及旦角唱腔

2、对采茶戏剧种传承与发展的贡献。本文以为,赣南客家采茶戏虽是一种民歌式曲牌体连缀的地方剧种,在唱腔的音乐形态上、演唱上旦角和丑角唱腔都具有自身独有的风格和特征;同时,旦角唱腔的形成是·个逐步发展与繁荣的过程,经过几代旦角艺人和演员的薪火相传,在当代客家采茶戏中,形成了旦角表演体系中人物类型化和唱腔类型化的特征。关键词赣南客家采茶戏旦角唱腔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文摘赣南客家采茶戏是集赣南民歌、民间歌舞、说唱、器乐、杂技等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的民间戏剧品种。赣南客家采茶戏经过长期薪火相传的发展,积攒了数十个经典的传统剧目,至今还活跃在赣南的城镇与乡村,储存在赣南客家人民的

3、戏剧思维之中。“两旦一丑"载歌载舞式的客家采茶戏演绎了客家人的精神世界。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以徐荣秀、陈美艳、黄玉英、龙红等四位旦角艺人(演员)为个案,通过分析他们的代表剧目和代表性曲牌唱腔,探求了赣南客家采茶戏旦角唱腔音乐的总体特征。本文由五章和结论构成。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缘起及研究目的、研究综述、资料收集方法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介绍了赣南客家的地域环境、人文精神、采茶戏的发展历史以及采茶戏旦角艺术概述。赣南客家采茶戏始于明代,在清代最为盛行,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形成了“旦角与丑角"的演剧模式。旦角表演艺术不但体现在演唱上,同时也体现在舞蹈上,形成一种“载歌载舞、歌

4、舞并重"的表演程式与特色。第三章考察了师徒传承语境中的旦角人物,以徐荣秀和陈美艳为代表,通过对她们的代表剧目《补皮鞋》、《哨妹子》的人物唱腔和曲牌唱腔的分析,考察在师徒传承语境中的旦角唱腔特征。从唱腔的形态上看,徐荣秀唱腔的具有高音起腔、中音收腔,改变节拍节奏、扩大腔句间的张力的特点;陈美艳的唱腔善于改变定调、定弦创立反调,多用羽音的特点。从唱腔演唱风格上看,她们具有一种利用天生嗓音条件的质朴、平实无华的演唱特点。第四章考察了专业化教育语境中的旦角人物,以黄玉英和龙红为代表,通过对她们的代表剧目《茶童戏主》和《试妻》的人物唱腔和曲牌唱腔的分析,考察在专业化教育语境中的旦角唱腔特征。从唱腔的

5、形态上看,黄玉英的唱腔具有擅于运用拖腔和向上四度关系的转调来表达人物情感;龙红的唱腔擅于运用润腔、紧拉慢唱型唱腔和高音起腔、高音收腔的戏剧化效果来表达人物情感。黄玉英的演唱具有现代民族声乐唱法的戏曲化和广采博纳、情真韵浓的演唱特点,而龙红的演唱具有多种唱法的融合互补和音色圆润、明亮甜III福建师范人学硕士学位论文美的特点。第五章介绍了赣南客家采茶戏旦角人物的类型化特征和旦角唱腔的音乐形态特征。赣南客家采茶戏的旦角人物类型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妹子"型和“成年妇女’’型两大类,在人物情感的表达上,不同的人物类型具有不同的曲牌唱腔与之相适应,形成了对应的类型化特征。以“四小剧目"为代表的“妹子”型

6、的音乐主要采用了明快、灵活,速度稍快的曲牌音乐,如《斑鸠调》、《牡丹调》、《对花》等,其目的是为了表现客家“妹子”灵巧、活波的性格;而以“四大剧目”为代表的“成年妇女”型的音乐主要采用了速度较慢、音乐较为深沉、宽广的曲牌音乐,如《春景天》、《长歌》、《三句板》等,其目的是为了表现客家“妇女”所具有的婉转缠绵的坚韧的性格。客家采茶戏的旦角唱腔具备了适合各种不同人物类型的常用曲牌,形成了戏曲的程式化特征。最后是本文的结语。文中认为,不同历史阶段的赣南客家采茶戏旦角唱腔呈现着不同的音乐形态特征,它有一个不断继承和繁荣的过程。师承关系语境下的旦角唱腔和专业化教育语境下的旦角唱腔,由于学习环境和过程

7、的不同,在唱腔上必然会出现某些相异点,~从徐荣秀、陈美艳为代表的早期旦角唱腔中高音起腔、中音收腔,创立“反调",旋法上强调羽音等,到以黄玉英、龙红为代表的当今旦角唱腔中高音起腔、高音收腔,,转调的运用,拖腔、紧拉慢唱型唱腔、润腔的运用,形成了赣南客家采茶戏旦角唱腔的总体形态特征。同时,不同时期的旦角唱腔呈现着不同的演唱特点。另外,笔者也指出了写作上的不足之处,有待今后深入研究。IV祸建师范人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