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市级联考】湖南省长沙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湖南省长沙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ID:37040930

大小:155.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5-15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湖南省长沙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湖南省长沙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湖南省长沙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湖南省长沙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湖南省长沙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湖南省长沙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修养的“外在”方面是效法楷模所具备的属性—评价之心充分发挥作用,确立把“义”置于其他一切考虑之上的恒常态度,实行心所命令的某种社会行为。德性的关键在于培养“义”领先的恒常态度,因为这一态度把作出评价与依据评价指导实际行为联系了起来。被仿效的楷模有时是历史上的典范——业绩记录在册的圣贤。荀子说:“故学者以圣王为师。”实行修养就要学习描述圣王行为的著作。有时楷模是活着的人

2、,如教师、父亲、长官或君主。孔子说:“见贤思齐焉。”中国的学习理论设想:人们天生具有学习榜样的能力,这种学习可能是对周围人无意识的仿效,因此,善择邻人就显得很重要。学习也可能是自觉地试图模仿教师、士大夫或祖先的态度与行为。尽管个人可能受到否定性榜样(如恶邻)的行为的影响,但多数人必定为道德楷模所吸引并自觉仿效。对儒家来说,效法楷模不仅是道德教育的一条途径,更是最有效的一条途径,它能够通过树立正确榜样向人们反复灌输各种德行。中国早期许多政治著作中都暗含这一设想。它们经常描述有修养之人充当他人仿效楷模的责任,赞扬道德楷模在改变众人的行为方

3、面的功效。换句话说,当道德高尚的榜样存在时,社会的混乱就不会长期持续下去。根据《论语》的说法,如果当权者以正直来引导人民,那就没人敢于背其道而行之。孔子说:“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整个中国历史充满了供人民效法而树立的楷模,从古代的崇高人物如关羽(忠诚的楷模)和舜(孝顺的楷模),一直到活着的和邻近的楷模。楷模理论中另一个信念是,人的行为目的不应是获取财富,而应是做一个模范之人,也就是使他的先天的评价之心和社会倾向得到实现。“圣人”和“君子”是用来称呼这种榜样的,他们应当享有官职并充作别人效法的楷模。这就是儒家所充当的榜样。尽管受尊敬

4、的地位、荣誉等是人的合理要求和天然向往,但对儒家来说,这些没有什么会重于“浮云”。当官的受尊敬是因为他们被当作德性的榜样,理想上,谋求官职之人的目的应当是这种影响他人的机会,而不是物质利益。在以后的很长时期中,有名的“清官”称号就是指居于高位而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人。楷模仿效不是儒家的专利。在道家思想中,圣人以道为楷模,人民则效法圣人,效法的是楷模的“无为”。儒家思想中,楷模仿效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得很充分。因此,不断出版的用于青年教育、赞扬楷模生平的文学作品,忠、孝等各种榜样几乎被推崇到了神明化身的地步。从孔子的时代起,楷模仿效已成了儒家道

5、德修养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楷模仿效的思想比孔子的思想更为古老,通过研究它的起源,我们就能确切地阐明修养过程的“外在”方面的涵义。(节选自蒙罗《早期中国“人”的观念》)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的圣王,其业绩记录在册,学习相关描述他们行为的著作,是可以实行修养的。B.人们学习榜样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因此善择邻人比身边多个道德楷模更显重要。C.儒家楷模理论认为,当官不是为了贪图荣华富贵,而是为了成为德性的榜样影响他人。D.楷模仿效的思想,虽然不是孔子首创,但已经成为儒家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部分。2.下列对原文论证

6、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先阐述了楷模的属性,接着指出培养“‘义’领先的恒常态度”是德性的关键。B.文章从学习榜样的两种方式入手,论证了无论哪种方式都关系到楷模的重要性。C.文章第四段以儒家的榜样思想为例阐明了人的行为目的就是成为模范之人的观点。D.文章将儒家与道家楷模理论对比,证明了楷模仿效理论在儒家思想中发展得更充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树立正确榜样,向人们反复灌输正确榜样各种德行是道德教育最有效的一条途径。B.中国早期许多政治著作,通过赞扬道德楷模改变众人的行为的功效来实现社会稳定。C.孔子认为

7、,要想让百姓不敢背道而驰,当权者应用正直来引导,胜于用法律来控制。D.儒家一些赞扬楷模甚至将楷模神化的文学作品的诞生,目的是让楷模具有圣人属性。【答案】1.B2.D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因此善择邻人比身边多个道德楷模更显重要”说法错误,原文“善择邻人就显得很重要”是对周围人无意识的仿效而言,因此这一说法无依据。故选B。【2题详解】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

8、,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以及论证的方法。D项,文中并没有通过“对比”来证明楷模,而是指出两者都有楷模仿效理论。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