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国家与俄罗斯沙皇制度

俄罗斯国家与俄罗斯沙皇制度

ID:37048655

大小:7.50 MB

页数:95页

时间:2019-05-11

俄罗斯国家与俄罗斯沙皇制度_第1页
俄罗斯国家与俄罗斯沙皇制度_第2页
俄罗斯国家与俄罗斯沙皇制度_第3页
俄罗斯国家与俄罗斯沙皇制度_第4页
俄罗斯国家与俄罗斯沙皇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俄罗斯国家与俄罗斯沙皇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俄罗斯国家与俄罗斯沙皇制度俄罗斯地形图欧俄平原北部的森林地带欧俄平原南部的草原地带俄罗斯的气候特点不同经度,越往东,越往亚洲越冷。大部分地区全年近一半时间处于冰天雪地之中。欧洲的西风主要集中在夏季和北部,亚洲的东风主要集中在冬季和南部。往往是东风压倒西风圣彼得堡雪景冰雪中的莫斯科土壤植被欧俄北部是沙土和粘土区,南部是黑土区。北部是森林地带,南部是草原地带。在欧俄,森林面积约占40%,草原面积约占40%。最北部的苔原地带约占10%,最南部的沙漠地带约占10%。苔原地带图片冰雪山水——苔原初雪俄罗斯的湖泊、沼泽与河流欧俄的河流几乎都起源于中部的湖泊和沼泽。沼泽地区约占欧俄地表的1/5。欧俄平原的

2、河流往往由北向南:第聂伯河、顿河流入黑海;伏尔加河、乌拉尔河流入里海。西伯利亚境内的河流多由南向北: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都流入北冰洋。俄罗斯河流顿河美景(Дон)叶尼塞河美景(Енисей)伏尔加河美景(Волга)列宾(Лепин):《伏尔加河的纤夫》俄国缺乏西欧地理环境的多样化。它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单调的平原。单调的平原必然使居民从事单调的职业,而职业的单调又容易造成习俗、道德风尚和信仰的一致。如果不考虑外来影响,生活在欧俄平原上的人民所建立起来的国家,就自然应是具有保守传统的、中央集权的国家。自然地理环境之影响与中国相比,欧俄平原是四面开阔之地,极容易受到四面八方的影响。同时由于四面

3、开阔,不是邻人经常去冲击俄罗斯,就是俄罗斯紧密团结起来向四面扩张。这既是俄国形成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外部条件,也是俄国长期扩张的本源。南俄草原居民的特点哥萨克(казаки)南俄草原与中亚草原接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对古罗斯造成极大的威胁,近千年来和草原上强悍的亚洲牧人敌对的邻居关系,使俄国人形成了对亚洲人的疑虑和不信任。草原的历史产物之一——哥萨克,其本意是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他们是俄罗斯的叛逆者和逃离者,但又是俄罗斯的捍卫者。哥萨克是俄国历史上的独特现象。北俄森林居民的特点与草原相比,森林对俄罗斯人要更为重要,因为正是森林奠定了俄罗斯国家的基础。游牧民族入侵时,只有远离基辅的居民们,在森林的掩护

4、下巩固了国家的根基。森林还向俄罗斯的隐居者提供了躲避尘世诱惑的庇护所。森林有可能是导致俄罗斯人心理上神秘主义素质的积淀。森林造成俄国农业发展的艰难,古代的砍伐农业,劳动繁重,使人疲劳和厌烦。俄罗斯文明与俄国社会发展的特点我们从未与其他的民族携手并进,我们不属于人类的任何一个大家庭;我们不属于西方,也不属于东方,我们既无西方的传统,也无东方的传统。——恰达耶夫古罗斯国家(Русь)古罗斯国家的形成问题——诺曼说与反诺曼说争论焦点:1、罗斯国家起源于何处?2、基辅的第一位王公是谁?3、罗斯国家又是怎样产生的。诺曼说代表人物:巴耶尔(Bayer)、米勒尔(Miller)、施廖采尔(Schlozer

5、)观点:认为古罗斯国家是由诺曼人(从斯堪的纳维亚来的瓦良格人)建立起来的。主要代表作:1、巴耶尔的论文《论瓦良格人》2、米勒尔1749年的拉丁文讲演稿《论俄罗斯族及其名称起源》3、施廖采尔在1800年至1809年出版的五卷本德文著作《涅斯托尔》俄罗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往年纪事》诺曼说的主要根据第一,依据古罗斯编年史《往年纪事》,瓦良格人住在“海外”,因此他们是瑞典人;第二,根据9世纪一部西方拉丁文本《别尔京编年史》的记载,839年有几个“罗斯人”与拜占庭使节一起前往觐见法兰克帝国皇帝路易,按照“这几个罗斯人”自己的说法,他们是瑞典人;第三,在伊戈尔大公与拜占庭帝国945年签订的和约中所列“罗

6、斯”使节和商人的名字中,有许多是斯堪的纳维亚人名;第四,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七世(君士坦丁-巴格里亚诺德内905—959年)在其著作《帝国行政论》(写于945年)中记载第聂伯河险滩的名称时,既列出了斯拉夫名称,同时还列出了“罗斯”名称,这些险滩的“罗斯”名称多具有斯堪的纳维亚语起源;第五,从词源学角度看,“罗斯”(Рycb)名称源于瑞典东部省名Roslagen一词。反诺曼说代表人物米·瓦·莱蒙诺索夫(М.В.Ломоносов)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莱蒙诺索夫(1711-1765)俄国科学家、教育学家、语言学家和诗人,出生于阿尔汉格尔斯卡亚省杰尼索夫卡村一个渔民家庭。1730年,年青的罗蒙诺

7、索夫到莫斯科冒充贵族子弟考入斯拉夫-希腊-拉丁学院,他不顾生活条件的艰苦,无视贵族子弟的歧视,发愤学习,不久成为该学院成绩最优异的学生,1735年转入圣彼得堡科学院附属大学学习。1736年被送往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1741年回圣彼得堡科学院,任物理学副教授,1745年任圣彼得堡科学院院士和化学教授,1748年按自己的计划创建了俄国第一个化学实验室,1755年创办莫斯科大学,1760年当选为瑞典科学院院士,1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