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__古代希腊和罗马第31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练习

高考历史复习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__古代希腊和罗马第31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练习

ID:37075931

大小:27.2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6

高考历史复习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__古代希腊和罗马第31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练习_第1页
高考历史复习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__古代希腊和罗马第31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练习_第2页
高考历史复习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__古代希腊和罗马第31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练习_第3页
高考历史复习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__古代希腊和罗马第31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练习_第4页
高考历史复习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__古代希腊和罗马第31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复习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__古代希腊和罗马第31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1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A组 基础过关题组一、选择题1.(2018北京海淀期末)柏拉图设想的理想国由统治者、护卫者及工作的民众三个等级构成,“三个等级之间的界限不能被逾越,如果这种统治关系不被侵害的话,公正就得以产生”。据此判断,柏拉图认为的公正社会是(  )A.人人平等B.人民主权C.各司其职D.礼制文明2.(2015北京西城期末)在希腊哲学史上,首次将“关注的目光从自然身上移开,而把更多的注意力贯注到人的身上”的是(  )A.泰勒斯B.智者学派C.苏格拉底D.柏拉图3.(2016北京东城期末)基督教神学认为无知的人,心灵更加纯净,与之相反的古希腊思想家的观点是(  

2、)A.人是万物的尺度B.知识即美德C.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反映D.法治优于人治4.(2018北京丰台期末)希腊某哲学家对当时不存在明确的生活准则甚为忧虑,于是他提出绝对真理、绝对善或绝对美德的观念。据此推断这位哲学家应是(  )A.普罗泰格拉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5.(2016北京怀柔零模)历史上中西文化交相辉映,下列人物组合同属一个世纪的是(  )A.孟子 亚里士多德B.郭守敬 牛顿C.徐光启 达尔文D.曹雪芹 但丁6.下列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思想主张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具有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B.都强调超自然对社会人生的作用C.都重

3、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D.都是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产物二、非选择题7.(2017北京昌平期末质量抽测)“人”的思考,“人”的探索,“人”的保障。材料一 苏格拉底说:“没有人自愿追求邪恶的东西或者他认为是邪恶的东西。宁愿为恶而不愿为善,这不是人的本性;当一个人被迫在两个恶之间选择时,没有人会在可以选择较小恶的情况下选择较大的恶。”材料二 《孟子·公孙丑上》中提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依据材料概括苏格拉底和孟子思想的相同点,在此基础上他们各自提出了什么主张?(6分)B组 能力提升题组一、选择题1

4、.“他们(智者学派)的一切学问,无论伦理学也好,修辞学也好,论辩术也好,都蕴藏着一个哲学的原则,一个思想体系、意识形态的原则”。对于该“原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发现“自我”,探究哲学意义上的“人”B.倡导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原则C.获得人本身的解放,构建符合人性的社会D.个人主义,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2.(2018北京西城期末)“在他看来,人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关心自己的灵魂。只有一种真正的不幸——那就是作恶,也只有一种真正的幸福——那就是行善。由于没有人想要使自己不幸,因此也就没有人自愿作恶。认识到善是什么的人就会行善。”因此,“他”提出(  )A.“人是万物的

5、尺度”B.“美德即知识”C.“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D.“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3.(2016北京丰台期末)某学者在介绍《道德经》时说:“老子认为文明是人类痛苦和罪恶的源泉。人类的智慧越高,知识越丰富,则痛苦和罪恶也就越大。”与此持相反观点的思想家是(  )A.泰勒斯B.普罗泰格拉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4.(2016北京西城期末)史学家汤因比说:“雅典合法地处死苏格拉底所带来的道德失败,激起一位同时代的雅典天才对雅典及其所有事业的全盘否定。”这位“天才”曾提出(  )A.人是万物的尺度B.美德即知识C.理念先于物质存在D.三段论的演绎逻辑5.(2016北京

6、石景山一模)柏拉图曾警告说:“极端的自由导致极端的奴役。”此语表明了柏拉图认为(  )A.民主城邦里应一切自由B.人人享有直接参政权利C.直接民主存在体制危机D.专制是束缚自由的镣铐6.(2017北京顺义第一次统练考)《希腊人与希腊文明》中写道:“我们会盲目地给祖国送上赞歌,但我们每个人肩头都负载着一个沉重的责任——把自己教育成有理解力的人类,进而从这种知识中探知我们作为公民的真正责任。”这一论述(  )A.体现个人主义倾向B.强调人应该有理性思维C.忽略了道德的作用D.深刻批判了民主政治二、非选择题7.(2017北京海淀期末练习)人对文化知识的认识受各种因素影响。阅读材料

7、,回答问题。材料 普罗泰格拉从具体感性的人出发,提出了“感觉即知识”的观点,“感觉是对于存在的感觉,既然它是知识,也就是无误的”,那么,像神的存在“我们是不能承认其真实性,对它只能存疑”。苏格拉底认为,知识的本质存在于概念思维中,个人的感觉知识是不确定的,“如果我们以眼睛看着事物或者试想靠感官的帮助来了解他们,我的灵魂就会完全变瞎了,我想我还是求援于心灵的世界,并到那里去寻求存在的真理更好些”。这种知识论反映在实践理性上,他把对“善”的目的追求和对真理的追求统一起来,实现哲学和伦理的一体化。——摘编自马良、朱晓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